-
日期: 2025-08-30 | 來源: 醫學界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將大腦與身體徹底分離,不提供任何養分和血供支持,50分鍾後再讓其“復活”。這不再是只存在於科幻片裡的場景,中山大學附屬第壹醫院(以下簡稱“中山壹院”)的科學家團隊將它變為現實。
在8月24日舉行的廣州醫博會上,中山壹院器官移植學科帶頭人何曉順教授宣布,聯合國際團隊利用全球首創的“離體大腦養護技術”,成功將壹個死亡了50分鍾的離體豬大腦“復活”。
“‘復活’後的豬頭,對聲、光、電、味等刺激都有反應,大腦功能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恢復。”何曉順告訴“醫學界”,“研究證明,腦細胞對缺血缺氧的耐受力,比我們想象的要長。這在以前是不可能被證實或證偽的。”
這不是什麼“獵奇”的醫學實驗。
作為器官醫學的開拓者,何曉順表示,此次發現有望改寫心髒驟停救治的臨床實踐。“在相關無缺血器官養護技術的支撐下,我們能把器官作為獨立單元進行醫學研究和治療,有望解決人類醫學史上諸多難以解決的問題。”
復活豬頭
根據中國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統計,我國每年有50多萬人死於心源性猝死。大部分的心髒驟停事件發生在院外,最終的搶救成功率僅有1.6%。
心髒停跳後,大腦血供會迅速中斷,腦細胞處於缺氧狀態,“如果在心髒停跳後的6-10分鍾內,未采取有效急救措施,後續搶救成功率近乎為零。”何曉順說。
錯過時間窗口後真的不可能被救活嗎?這就是此次研究試圖解答的問題。
為此,何曉順團隊聯合德國移植協會前主席比約恩·納尚教授、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炎症與免疫中心專家安德烈婭·施萊格爾教授等國際專家,構建了豬頭離體的“全腦缺血”模型,相關成果以封面研究發布在分子醫學領域頂刊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
研究中,團隊將離體豬大腦接入自主研發的“離體大腦養護”設備。該設備含有人工心髒、人工肺髒等部件,並創新地接入壹個用常溫灌注技術養護的活的豬肝髒,為豬腦提供新鮮、有氧、代謝穩定的血液循環。
“我們在豬心髒停跳後,將其大腦與身體徹底離斷,斷絕任何側支循環,保證完全無血供,50分鍾後再嘗試進行復蘇。”何曉順介紹。
結果顯示,接入該設備後,離體豬腦的腦水腫顯著減輕,神經細胞活力和細胞顯微結構得到明顯改善,並恢復了可維持腦電活動,直到撤除設備前保持穩定。
“豬頭的生命體征,看東西、聞味道等功能都恢復了。”何曉順介紹,基於動物福利原則,6小時後團隊主動終止了實驗。
奇跡是如何發生的?
“在傳統理念中,這是不可能救回來。但此次研究創造了奇跡。”何曉順告訴“醫學界”,對於心髒驟停患者,傳統心肺復蘇難以奏效的原因,在於無法解決代謝問題。
“心髒停跳後,各器官會陸續進入‘死亡狀態’,這壹過程將產生大量有害物質。由於肝髒也在奔向死亡,機體沒有能力去解毒代謝。傳統心肺復蘇主要起到供血供氧作用,但在有毒環境下,血液根本無法進入細胞。”
“根據這壹原理,我們在離體大腦養護設備的基礎上,又外掛壹個正常肝髒,先幫豬腦解毒代謝,為心肺復蘇創造條件,隨後供血供氧,使機體進入良性循環,最終改善了結果。”何曉順說。
“離體大腦養護技術”依托“無缺血器官維護系統”,由何曉順率隊於2017年全球首次成功研發。該系統最初是為器官移植而設計,實現了器官移植從“冷移植”進入“熱移植”時代。-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