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1 | 来源: 三联美食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路星今年40岁,10多年前的他从未想过自己会与帝王蟹有什么瓜葛。这个来自黑龙江的中年人如今的口音已经被彻底“延边化”,他望着餐厅里一鱼缸的帝王蟹思绪飘回到自己刚到珲春的日子。
20年前,刚学厨没几年的路星心怀一股闯劲,他抵押了自家种牧草的山,带着父母去广东创业,凭借着做川菜和烤鱼的手艺开了一家小店。本以为富足的生活会很快到来,结果惨淡的生意把他撵出了广东。一家三口人带着2000块钱现金,辗转来到了珲春。
那时的珲春,还只是蜷缩在边境线上的小城。路星花了30块钱租了栋破旧的土房,他站在屋里,听着屋外从俄罗斯那边刮来的冷风,打在低矮的土房上。他透过用塑料布钉着的窗户,打量着屋外灰扑扑的街区,和市中心唯一一条像样的马路,浑然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好在他是那种执行能力很强的人,来到珲春的第一天,他就在服装厂找到了工作,风风火火地上班去了。为了能多挣点钱,他后来转行去做市政工人,栽绿化带、铺地砖。很多年后,路星只要开着车带孩子路过口岸大路一带,都会情不自禁地对着窗外说,“看,这树是爸爸种的”。
路星的生活和珲春这座不足10万人的小城交织在一起,共同成长。他在珲春结婚、生子,攒了几万块钱的积蓄,买了辆小面包车,带着一家人兜风,心里想“这日子可真好”。2014年,路星在开店之前也犹豫了良久,他看着灶台,手又痒了,由此下定决心搏一搏。
最初,他做的只是大排档生意,有一天朋友来捧场,他特意去市场里买了便宜的毛蟹,用烤鱼的炒料简单烹制了一下,意外地获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好评。第二天中午,有人专门跑来点他炒的蟹,路星也没多想就去上货了。两个月后,68元一份、共八只的香辣炒蟹就成了这里的招牌菜。
海鲜街的店主高春景说帝王蟹是珲春的美食招牌(黄宇 摄)
纪录片《螃蟹的征途》
那时候来买蟹的不只有食客,还有开餐厅的同行。“那段日子过的,从早上一睁眼就进了厨房,一直炒到天黑,炒不动了才回家睡觉。”路星说。
没过多久,所有一斤以下的毛蟹因故断供,无奈的路星只能在市场上寻找替代品。路星是个精打细算的人,直到今天,他还能熟练地背出当年的毛蟹规格和单价,“三两以下的叫小小毛,三两的叫小毛,半斤的叫中毛,七两的叫大毛……”。
路星把目光停在了帝王蟹上,这种螃蟹价格不菲,即便在当时的珲春也要卖到近百元一斤。由于试错成本高,且没有人知道当地人喜欢哪种做法,所以市场上的多数帝王蟹都是由家庭购买的。路星心里又打起了算盘,“如果一只螃蟹只用一种做法烹饪,那么多的蟹肉可能几口就吃腻了,如果做成三吃,岂不是物超所值”。很快,由蒸蟹腿、辣炒蟹肉、蟹黄拌饭组成的三吃就出现在了餐厅的菜单上。为此,他给店取了个接地气又好记的名字——“酒鬼香辣蟹”。-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