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1 | 來源: 觀察者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剛剛於天津落幕。這是中國第伍次主辦上合組織峰會,也是上合組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壹屆峰會。
峰會上壹派祥和協作氛圍,讓美媒再次陷入焦慮。《華爾街日報》1日援引分析人士的觀點指出,在特朗普(专题)試圖遏制中國、拆解俄中關系紐帶,施壓印度(专题)放棄購買俄羅斯石油之際,多國領導人在上合峰會攜手亮相,明確承諾深化合作。這種團結姿態向華盛頓傳遞了強烈信號,既是對特朗普外交政策的間接回應,也凸顯出其非常規外交策略在國際事務中遭遇的困境。
報道認為,盡管仍存在諸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但此次峰會表明,美國試圖重塑世界秩序的努力正面臨重重挑戰。
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的所長邁克爾·富利洛夫(Michael Fullilove)表示,天津峰會的融洽氛圍“將給西方敲響警鍾”。
“特朗普總統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溫和態度,並沒有幫助俄羅斯疏遠中國,”他說,“相反,他對(印度總理)莫迪的強硬態度,正推動印度進壹步向俄羅斯靠攏,同時升溫與中國的關系。”
美媒提到,印度本被視為美國阻撓“中國主導亞洲”戰略的核心,自2020年中印邊境爆發嚴重沖突以來,兩國關系持續緊張。而特朗普突然以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為由,對其實施總計高達50%的關稅,在印度國內引發廣泛不滿。此後,莫迪開啟了柒年來的首次訪華行程。
此外,特朗普政府官員的諸多言論進壹步激化印度的不滿情緒。近日,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抨擊印度以折扣價購買莫斯科的石油,將其提煉後出售給歐洲和其他地區的買家。納瓦羅將印度稱為“克裡姆林宮的洗衣店”,並抨擊印度精英“以犧牲印度人民的利益”來牟取暴利。這番言論引發印度社會強烈抗議。
新德裡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的副主任卡比爾·塔尼賈(Kabir Taneja)表示,此次天津峰會標志著中印關系的“重啟”,同時也向華盛頓傳遞了明確信息:印度珍視其自身戰略自主性。
他說,“華盛頓毫無讓步跡象,任何壹位印度總理都不能忽視公眾輿論。這意味著印度必須直面美國,告訴他們我們不會被嚇倒。”
不過,塔尼賈也認為,當前印美摩擦是特朗普“反復無常政策”所引發的“異常情況”,長期來看不會導致印度在戰略上脫離美國。
贊同這壹觀點的同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時殷弘強調,“特朗普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印關系的穩定。雖然目前這種關系僅停留在‘穩定’層面,但相較最糟糕時期,已經是壹個巨大的進步了。”
美媒還注意到,在特朗普的“大棒”之下,莫迪和普京在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贰拾伍次會議結束後,共乘壹車前往雙邊會晤地點。會後,莫迪發文稱此次會談“成果豐碩”,並期待普京於12月訪問印度。
“即便在最困難的局勢下,印度和俄羅斯也始終並肩前行”,莫迪表示。
與此同時,俄羅斯總統特別代表基裡爾·德米特裡耶夫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普京與其他多國領導人在天津互動的視頻,並諷刺評論道,“‘被孤立的俄羅斯’?現在沒人記得‘失敗者(美國前總統)拜登’了。”
《華爾街日報》指出,此行是普京自8月15日在阿拉斯加與特朗普會晤後的首次外訪。而特朗普政府正因“超高規格接待普京”遭到美國國內及歐洲盟友的口誅筆伐。
特朗普政府的官員試圖將此稱作所謂“反向基辛格戰略”的壹部分,即試圖離間中俄關系、“聯俄抗中”的行動。
“但是,‘反向基辛格’已經行不通了,”愛沙尼亞議會外委會主席馬爾科?米克爾森(Marko Mihkelson)接著說道,“印度與中俄靠攏,即使只是部分或出於務實考慮地結盟,都將強化以中國為主導的新世界秩序,同時壓縮美國及其亞洲盟友的戰略回旋空間。”
另據《印度教徒報》、路透社等報道,在特朗普的貿易壓力下,莫迪公開表現出與中俄領導人的團結壹致。而就在他的中國之行剛剛結束後,特朗普便發出了最新威脅。
當地時間9月1日,特朗普在“真實社交”平台發文炮轟印度,控訴印度在對美貿易問題上“完全單方面”,並從俄羅斯購買大量能源和軍事設備。
特朗普強調道:“他們提出過將關稅削減為零,但時間已經晚了。他們幾年前就應該這樣做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