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05 | 來源: 谷雨數據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又是壹年開學季。雖然和成年人上班壹樣,大多數孩子也常常把不想上學掛在嘴邊。
但有壹批青少年,是真的止步在了開學的路上。
據《柳葉刀》子刊最新研究,中國兒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礙年齡標准化患病率為8.9%,約3080萬例。典型心理疾病包括焦慮症、抑郁症、品行障礙等。而這批孩子,是厭學乃至休學的高頻群體。
與僅僅是嘴上抱怨“不想上學”不同。在學齡階段,他們身處巨大的情緒困境中,暫時丟失了學習與社會化能力,只能退出學業。
他們何以至此?
01
孩子沒法讀書,可能是積郁成疾
想休學的孩子,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多。
從搜索熱度來看,2018年後相比於2018年前,每日搜索“休學”的人增長叁成。其中,有叁分之壹用戶是19歲以下的青少年,遠高於常規搜索人群分布。搜索高峰集中在每年9月以及2-3月的開學季——也是孩子們要重返校園,學期前苦苦掙扎的時候。
之所以抗拒上學,不少源於糟糕的心理狀態。
根據中科院心理所調研,無抑郁風險的孩子,48.1%完全沒有“不想上學”的念頭,45.7%只是偶爾有。但隨著抑郁程度加深,有抑郁風險的孩子,19.3%經常不想上學;到了抑郁高風險群體,22.7%經常產生厭學情緒,另有22.7%每天都在煎熬。
他們想休學,並且懷疑學習的意義:抑郁高風險的孩子中,28.9%選擇認同“學習對自己沒有意義”,無抑郁風險的只有7.9%同意。
在這裡,得區分壹下抑郁和焦慮。抑郁主要表現為持續的悲傷、絕望和對事物失去興趣;焦慮則是過度擔憂、恐慌和緊張不安。兩者常常相伴出現,交替其中,則可能是雙向情感障礙。
如果只是有抑郁/焦慮現象,不壹定成病,但有惡化風險。當孩子自身難以調節,出現毫無由頭的抑郁/焦慮,並伴隨軀體症狀,他們可能不得不借助藥物來抵抗痛苦。
確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是頻繁休學的人群。根據調研,超過50%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經歷過休學,平均休學通常不止壹次(1.78次),多在初中期間休學(14.16歲)——按這個比例推算,全國至少有千萬級青少年因抑郁等心理問題休學。-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