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11 | 来源: 一本财经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某看守所的律师会见厅里,一个囚犯被轮椅推了出来,他枯瘦如柴,佝偻着背,蜷在轮椅里。
当时正处在疫情严控期,他戴着口罩,眼神浑浊。
在等待律师之余,警官和他闲聊。
“什么罪名进来的?”
“非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名的简称)。”
“哦。”在这个看守所里,实在不算什么新鲜罪名,这里70%都是经济犯。
“得了什么病?”警官又追问。
“强制性脊柱炎。”这就是他坐在轮椅上的原因。
“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林恩民。”他声音小小的,生怕人听见。
警官不知道,曾经的“林恩民”是何等模样。
25岁创立银客网,累计投资金额83个亿,2017年,他更是入选福布斯亚洲、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
他更因为长相酷似韩寒,曾被圈内人称为“金融科技圈四大帅哥”之一。
而如今,林恩民蜷缩在轮椅里,穿着囚服,戴着手铐脚铐,形同枯槁。
他曾经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轰然开场,如今,他却以如此惨烈的结局,印证了一个时代的崩塌落幕。
01洞开:金融虫洞喷薄
欢迎进入2013年的魔幻世界。
2013年,余额宝出现,全民振奋,一个民营的活期理财,做到年化利率6%多,居然是银行活期理财的18倍!
被压抑多年的金融市场,腾升了一个划时代的惊雷,欲望和疯狂从撕裂的虫洞喷涌而出。一个注定要被中国金融史铭记的时刻,到来了。
在中国金融历史上,一直都是两股力量的交集:民企和国企,它们并非简单并行,而是在博弈中角力、在轮替中重生。
每一次交锋与交织,都镌刻出金融版图上一个个鲜活而深刻的真实切片。
当经济萧条时,中央就会解绑,试图给经济注入活力。此时,民企就会登上历史舞台,我们将这个时期称为“民进国退”。
此时的中国,2009年四万亿刺激后遗症开始显现,地方债务和影子银行问题爆发。而另一边,移动互联网技术成熟。
技术的火种与金融的渴求,瞬间碰撞出璀璨火花。
你看,天时地利人和,时机已到,松绑在即。
此时的监管,正在给金融的创新,投了一个暧昧而鼓励的眼神。时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说:“互联网金融是有益补充。”
2015年央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承认P2P合法性。
松绑了!
但是,不要以为所谓的“民进”,是民企的自身成长,是所谓的“技术颠覆性胜利”。
真正的“民进”,是地方与民间资本的相互拥抱,是一种高明的共生关系,这才是“民进”得以启动的密码。-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