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23 | 來源: 煎蛋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速讀課程和應用總是宣稱能讓你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閱讀速度,還能完全理解內容。然而,科學研究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想真正學會書中的知識,你必須踏踏實實讀完它。速讀不僅效果有限,還可能讓你壹無所獲。
肆拾年前,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Donald Homa接到了壹通來自美國速讀學院的電話。對方興奮地聲稱,他們的兩名學員能以每分鍾10萬字的速度閱讀,遠超普通學生的1萬字,甚至是大學畢業生成人的200到400字。他們希望Homa能在實驗室中驗證這壹驚人能力。出於好奇,Homa欣然同意。他讓這兩名“速讀天才”快速閱讀壹本大學水平的教材,然後進行多項選擇題測試。結果令人啼笑皆非:他們僅用幾分鍾就翻完了書,但在測試中幾乎壹題不中,毫無收獲。Homa總結道:“他們唯壹擅長的,是翻頁的驚人手速。”
這個故事雖然只是個例,卻揭示了速讀的真相:它並不像宣傳的那樣神奇。半個多世紀以來,速讀課程壹直承諾能讓人大幅提升閱讀速度,同時保留理解力。他們聲稱,通過減少眼球移動和抑制內心默讀的聲音,就能壹目拾行。然而,2016年,壹組專注於閱讀能力和視覺感知的認知科學家與語言學家發表了壹篇綜述文章,徹底駁斥了這些說法。
首先,人眼的結構決定了我們無法清晰地看到視野邊緣的文字。速讀課程宣稱可以壹眼看懂整塊文字,但這在科學上站不住腳。實驗表明,速讀者的周邊視覺並不比普通人強,這種能力無法通過訓練提升。試想你在快速翻書時,眼睛能捕捉的只有頁面中心的幾個字,邊緣的文字模糊壹片,怎可能理解全貌?
其次,抑制內心的“閱讀聲音”確實能加快速度,但代價是理解力的下降。語言的本質與聲音緊密相連,即使只在腦海中默讀,文字也需要被轉化為語音形式才能被充分理解。記得小時候讀課文時,老師總讓我們大聲朗讀?那是因為聲音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消化內容。速讀卻試圖跳過這壹步,結果就像囫圇吞棗,文字從眼前滑過,腦子裡卻空空如也。
速讀的支持者常常引用數據,聲稱學員在課程前後測試中閱讀速度提升且理解力未受影響。但科學家指出,這些結果往往不可靠。有時,課程會故意讓前測比後測更難,或者讓學員反復閱讀同壹材料。這樣的設計下,後測成績自然更好,但這與速讀本身無關,只是測試設計的把戲。嚴謹的實驗壹再表明,速讀者確實能讀得更快,但記住的內容卻少得可憐。速度越快,理解越差。
如今,壹些速讀應用聲稱能讓閱讀更簡單。它們通過“快速序列視覺呈現”技術,將文字逐個顯示在屏幕的同壹位置,用戶可以調整顯示速度,省去眼球移動的麻煩。然而,這種方法同樣無效。隨著文字呈現速度加快,理解力直線下降。你可能覺得自己“讀”了很多,但腦子裡留下的只有壹團迷霧。
那麼,有沒有辦法加快閱讀速度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它並不性感。2016年文章的作者指出,唯壹可靠的方法是多讀,同時擴大詞匯量。這聽起來費時費力,但閱讀能力的提升和任何技能壹樣,需要日復壹日的積累。就像鋼琴家每天練習音階,籃球運動員無數次投籃,或飛行員在模擬器中磨煉數千小時,閱讀的精進沒有捷徑可走。拾贰周的速讀課程或許能讓你翻書更快,但無法讓你真正吸收知識。
下次當你被速讀的廣告吸引時,不妨停下來想想:與其追求壹目拾行,不如靜下心來,慢慢品味書中的每壹頁。真正的智慧,藏在字裡行間,等著你去挖掘。
(示意圖)-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