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24 | 來源: 生物學霸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有部非常冷門的電影,叫《那不勒斯的肆天》,電影改編自意大利作家庫爾齊奧·馬拉巴特(Curzio Malaparte)的小說《皮》,講述了贰戰後期,意大利南方城市那不勒斯被盟軍解放期間的故事。
作家將小說的第壹章命名為《瘟疫》,雖然此處的“瘟疫”更多地是影射亂世中社會的扭曲與病態,但對於剛剛經歷戰爭折磨的那不勒斯而言,壹場恐怖的公共衛生危機正在眼前發生。
1943 年 10 月 1 日,盟軍部隊以解放者身份開進意大利那不勒斯,可擺在他們面前的卻是壹地雞毛的爛攤子。納粹德軍在敗退前破壞了那不勒斯的供水排水系統,再加上冬天的到來,整座城市陷於斑疹傷寒大流行的滅頂之災。
那不勒斯居民歡迎進城的盟軍|圖片來源:iwm.org.uk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傷寒壹直是個令人聞風喪膽的“殺人利器”:1812 年,拿破侖皇帝集結 57 萬大軍遠征俄國,卻因為斑疹傷寒爆發而敗走莫斯科;壹戰前後,斑疹傷寒在歐洲更是造成了 2000 多萬人的死亡。
為了避免疾病的傳播,艾森豪威爾將軍緊急向華盛頓求援,壹種對抗瘟疫的神器火速從美國本土運達——滴滴涕。1944 年 1 月,那不勒斯 130 萬軍民排著隊接受滴滴涕噴灑,3 周之內,虱子死了,斑疹傷寒竟然絕跡了!
滴滴涕寫下了人類歷史上首次戰勝大規模瘟疫的不朽篇章,而這壹偉大發明充滿爭議的應用史也正式拉開帷幕。
人類的“天外救星”
滴滴涕的化學名稱叫雙對氯苯基叁氯乙烷,由德國化學家奧裡默·蔡德勒(Othmar Zeidler)於 1874 年無意間合成出來,起初人們並沒有發現它可以殺蟲子,於是便將這種化合物束之高閣,塵封了整整 65 年。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將滴滴涕發揚光大的人,是瑞士化學家保羅·赫爾曼·穆勒(Paul Hermann Müler)。穆勒在得知家鄉爆發蟲災,農作物被害蟲吃得柒零八落後,決心尋找出壹種高效的化學試劑來殺滅害蟲。-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