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24 | 来源: 营养师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这两年减脂圈刮起“少主食、多蛋白”风:米饭靠边站,鸡胸和蛋白粉成了主角。很多人把它当成更“干净”、更快瘦的吃法。
但我想先按个暂停键:流行不等于真的好,饮食摄入比例失衡常会带来看不见的“账单”。至于具体藏着哪些坑,我们来一一说清。
一、少吃主食,血糖更不稳定
这几年为了好身材和减肥,不少人把米饭、馒头“降级”,觉得主食越少就越瘦。
可从营养角度看, 优质主食比如全谷物、杂豆、薯类,就像身体的电源稳压器,这是因为它们富含碳水和膳食纤维,血糖生成指数(GI)相对低,可以给大脑和肌肉长时间稳定供能,饭后血糖也不易“坐过山车”。
中国营养学会和欧洲食品安全局分别建议每日总能量50~65%、45%~60%来自碳水,更贴合长期代谢需要。
当主食被一刀砍掉,大家反而会想吃更多油脂和大块肉,这就容易导致总热量不降反升,至于蛋白质,部分还会被拿去当“柴火”烧补充所需热量,修复与免疫反而更易出问题。
再说主食里的纤维,它除了包裹着葡萄糖减缓入血外,也能被肠道细菌发酵成短链脂肪酸,研究发现短链脂肪酸与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相关。
所以粗粮里的纤维缺位,肠道细菌缺吃少喝,发酵的短链脂肪酸会变少,胰岛素敏感性就可能会降低,增加高血糖风险。
证据也很直观。
2020 年发表在国际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上的研究,纳入近20万人、长期随访发现,全谷物摄入更高跟2型糖尿病风险更低显着相关。
而 2024 年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上,超过 10 万人的前瞻性研究也显示,整体升糖指数/升糖负荷越高,糖尿病发生风险越往上走[2]。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摄入25-30克纤维,遗憾的是国人的人均纤维摄入量只有10.4克[5],这跟国人谷物供能持续走低关系很大。
简单来说,主食不是坏人,把“好主食”留在餐桌上,血糖更稳、肠道更开心、身体更省心。
二、主食少了蛋白多了,更快衰老-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