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24 | 來源: 肆川大學華西醫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省流版
先上結論,因為結論非常嚇人:
01.人類接受的輻射源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的
輻射是指能量以電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擴散的現象。按照能量的高低,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其中電離輻射能量高,如α射線、β射線、γ射線、X射線等;而非電離輻射能量較低,如紫外線、紅外線、微波、無線電波等。
在這麼多的輻射中,從來源來看,有些是天然的,有些是人工的——
天然輻射
包括宇宙射線、土壤和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食物和水中的微量放射性物質等。
人工輻射
主要來自醫療檢查(如X光、CT)、工業應用、核能生產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電器設備(如微波爐、手機、電吹風)等,甚至吸煙時,煙葉中含有的放射性核素,也會產生輻射。
你看,人類就算啥子事都不做,還是從早到晚都在接受各類輻射,虛火啥子呢?
02.日常放射科檢查,不用擔心輻射量
跟大家科普壹下,電離輻射的衡量單位是mSv,中文叫毫希弗。X光和CT檢查的確存在輻射,兩者的輻射值有差異,做壹次X光檢查要比做壹次CT檢查的輻射值小。
做壹次常規的胸部X光檢查的平均輻射劑量是0.02mSv,做壹次普通的胸部CT平均輻射劑量是6.2mSv,不過現在還有低劑量的胸部CT,輻射量約1-2mSv。
大家不要看到這些數字就慌了,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當接受輻射的全年累計劑量低於100mSv時,癌症風險無明顯增加。
問-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