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9-29 | News by: 往事和随想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前几天写了一篇《养老金十问十答》,其中第二条就是反驳“养老金多缴多得,少缴少得,不缴不得”说法,但那篇文章写得极其简洁,未及展开。几天下来,发现很多人对此完全缺乏认知,值得大书特书。
先说结论:这句话每一个字都是错的,不是小错,而是大错,不夸张地说,中国养老制度之所以不公,就在于“多缴多得”这四个字。
此处需加一个限定条件:一旦涉及财政补贴,这句话就是完全错误的。如果你买商业养老保险,这句话就是正确的;如果是不涉及财政补贴的职工养老保险,这句话也没啥问题;但是,中国的现实是,财政补贴无处不在,所以,在中国语境下这句话大谬特谬。
我之前在《中国养老制度的五个常识》谈过收入和补贴的情况,统计2023年的数据:
01 收入情况
体制内平均退休金6000多元/月
企业职工平均退休金3000多元/月
城乡居民(农民)养老金平均200多元/月
02 财政补贴
体制内0.22亿人补贴8056亿,人均3051元/月
企业职工1.2亿人补贴7620亿,人均529元/月
城乡居民(农民)1.73亿人补贴3681亿,人均177元/月
如果用柱状图显示,是这样的:
但即便看到这些数据和这张图,可能仍然有人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多缴多得、少缴少得、不缴不得”,这不挺正常的吗?
分析其心理,大致有三个由来:1、“多劳多得”深入人心,计划经济大锅饭留下的深重阴影,使得“平均主义”令人厌恶;2、“强者通吃”大行其道,培养了大量社达主义者,对强者无限崇拜,对弱者不屑一顾;3、一直被践踏就会产生不配得感,农村老人对一个月一百多块的养老金表示满意,甚至感激,便源于此。
但请注意,社保制度是二次分配,二次分配的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而非相反。再看一下上图,最直观的是养老收入和补贴金额悬殊,稍作思考,便知道财政补贴正是拉大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
再来一道数学题:甲交10补200,乙交2000补3000,请问谁更划算?
从比例看,甲的补贴是1:20,乙的补贴是1:1.5,当然是甲划算。这就是网上很多人包括郑秉文这样的专家喜欢玩的数学和文字游戏,意思是农民的补贴比例这么高,农民不交社保就能领取养老金,国家对农民已经够好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