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01 | 来源: 上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最近一月,东南亚的印尼、尼泊尔和菲律宾都发动了大规模的抗议。 印尼的抗议是由国会议员的津贴引发,尼泊尔的抗议则因政府关闭外国社交媒体引爆,菲律宾的抗议起因是防洪工程的腐败。 虽然原因各异,但有四个同点,一是抗议的主体是年轻人,可以把三国的抗议广义上称“Z世代”抗议; 二是抗议的方式以社交媒体为动员核心、诉求集中于反腐败与制度公正; 三是抗议的程度也都比较激烈; 四是抗议取得了部分成效,前两者的抗议已被平息,印尼国会议员的津贴被取消,尼泊尔政府被推翻,菲律宾的抗议还处于进行当中。
这三国的抗议在中文社交媒体上引发了讨论,尤其是尼泊尔的Z世代抗议,一度使得海外很多反共者产生遐想,从中似乎看到推翻中共的希望。 因为中国也存在和尼泊尔同样甚至更严重的问题,如经济萎靡不振,生活成本上升,年轻人的高失业,腐败与裙带关系,政府公共服务不足等,而这些问题构成了尼泊尔Z世代抗议的背景。 所以一些人也期待在中国能够上演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抗议。 恰好在印尼和尼泊尔发生抗议期间,中国出现了重庆大学的投影事件,投影的文字呼吁民众起来推翻习近平政权,似乎让部分不满习统治的人士增加了民众必将起来反对中共的信心。
愿望很好,然而,在评估中国出现抗议浪潮的可能性时,还是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我的看法是,假使中国也出现像菲律宾这种关系民生的公共工程腐败案; 或者像尼泊尔政府那样突然封禁本土社交媒体,要在全国发生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抗议,很难。
不妨把中国的情况与尼泊尔作个对比,因为在这三国中,尼泊尔的Z世代抗议最适合中国做参考。 我们来比较一下两国在政治制度、社会结构、信息空间和国家能力的差异,这几个方面与抗议能否兴起关系密切。
尼泊尔的Z世代抗议,其直接导火索,是刚参加完中国九三阅兵仪式的前总理奥利突然宣布封禁包括Facebook、Instagram和WhatsApp在内的主要社交媒体平台,触动了尼泊尔Z世代的敏感神经。 社交媒体在他们的生活中不仅是娱乐与交友的工具,更是沟通、组织和表达的公共广场。 当政府切断这一渠道时,愤怒很快转化为街头行动,并叠加了对腐败、裙带关系和失业困境的长期不满。 抗议升级为暴力冲突,最终迫使奥利辞职,议会解散,过渡政府上台并宣布提前选举。
尼泊尔的青年抗议之所以能够撼动政局,在于尼泊尔的政治结构本身提供了制度化出口——议会可以解散,政府可以辞职,新的选举可以重启,这些都是制度预留的“缓冲机制”。 可中国没有这些“缓冲机制”,假如中国政府也突然出台类似举措,虽然会导致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怒火爆发,可能出现个体或局部的抗议,但要出现大范围的群众运动,大概率不会,更别说全国性的抗议浪潮。 从而,也就谈不上中共在群体抗议中被推翻。
先看尼中两国的制度差异。 尼泊尔实行的是联邦议会制,合法性来源于多党竞争与选举,形式上已经是一个民主政体。 由于政党分裂严重,政府平均存续时间往往不到两年,民主常被批评为“低效”,但至少存在“倒阁—过渡—再选举”的制度路径。 当青年因制度失灵而走上街头时,他们心中有明确的目标,逼迫政府下台,要求提前选举,用选票兑现承诺。 正因如此,抗议能够倒逼体制让步。
尼泊尔Z世代抗议导火线,是前总理奥利突然宣布封禁多个社交媒体平台。 (取自X平台@thePiggsBoson)
相比之下,中国的一党领导体制并不提供类似的纠偏机制,中共合法性的来源是绩效与秩序,而不是周期性选举。 群众如果对现状不满,一些人会把矛头对准中共,要求中共下台,但作为抗议运动,很难设定通过制度来更替中共的目标。 原因在于过去的经验没有提供“抗议能带来成果“的合理预期。 风险与收益的不成比例,会导致大规模街头抗议的可能性从一开始就大大降低。-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