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02 | 来源: 香港01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2025年9月6日,美国右翼名嘴柯克(Charlie Kirk,左)在韩国首尔出席韩国保守派组织“建设韩国” 主办的活动,站在他旁边的是组织创办人金米娜(Mina Kim,音译)。(X@realminakim)
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盟友、右翼名嘴查理柯克(Charlie Kirk,下称柯克)9月初遇刺身亡后,事件在当地引起的馀波愈演愈烈,舆情远远超出美国本土,远至亚洲以至世界各地。
遇刺前一周,柯克展开了其首次亚洲演讲巡回宣扬保守派理念,先后在韩国首尔及日本东京出席当地右翼组织及政党主办的座谈会。他死后这两国都出现大量哀悼的声音,甚至因此而引起争议。即使与事件看似关系不大,香港等华语地区也因柯克遇刺而掀起社会、政治嫌隙,“应否同情柯克”、“柯克是不是擅动情绪的民粹主义者”等争论此起彼落。
上述情况证明,柯克或其背后所代表的“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这股政治能量经过十数年的发展,早已突破地缘、文化等限制散播至美国以外的地方,但关键问题是—-它凭甚么?
MAGA内容模糊反助扩散亚洲各国
MAGA标签于2016年作为川普的选举口号而流行起来(发源于1980年列根总统的竞选口号),而川普的意识形态很大程度上定义了如今“MAGA派”的核心主张。他整体上支持“美国优先”,在经济上反全球化及主张贸易保护主义、国内政治上反精英、反建制,在移民问题上采强硬立场,以及文化上呼吁回归传统保守价值。除着川普两度入主白宫,将政治理念落实成政策。MAGA还融合了传统右派、共和党人主张的自由市场经济、小政府原则等等。
而MAGA或川普的主要支持者一直以来都是中年或以上白人男性,收入中等偏低、深受全球化影响的工人阶级以及基督教福音教派信徒。随着MAGA运动日趋成熟,支持者的阵容开始有所变化,例如柯克创立的保守派青年组织“美国转捩点”(Turning Point USA,下称TPUSA),就将不少年轻人、同性恋者、白人以外群体吸纳到MAGA阵营内。
2024年8月23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右翼政治评论员柯克(Charlie Kirk)在时任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Donald Trump,)的竞选集会上发表讲话。(Getty)
与其他大帐篷(Big tent)政治意识形态一样,川普的个人政治立场或MAGA内部都存在大量内部矛盾和冲突,而作为MAGA旗手的柯克也不例外。后者2019年参与辩论时,以自由市场经济为由拒绝支持对亚马逊创办人贝索斯(Jeff Bezos)徵高额税款。他两年后改变立场,批评贝索斯的行为违反“美国价值”,无可奈何下愿支持对其徵税。
正是这种“标签清晰、内容模糊”的立场,才使MAGA或柯克在国内扩展支持者基本盘,在国际上突破文化差异、地域的界限,备受亚洲各地右翼人士所青睐。-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