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10-02 | News by: Vista看天下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一代人的天才”,北大教授因“黑飞机”命陨巴西。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身着红色衬衣的北京大学(下称“北大”)教授俞孔坚,登上了一架“年龄”比62岁的他还要老的飞机。
那是一架赛斯纳175飞机,问世已经67年了,连黑匣子都没有,也没有夜间飞行设备。
它理应只能在白天飞行。可飞行员还是启动了引擎,飞机开始起飞。
行程并不顺利,飞行员似乎发现了一些异样。他选择先着陆,再复飞。就在飞机被重新拉起时,失控了。它向下坠落,撞击地面,爆炸起火。
9月23日,改变了中国城市规划理念的北大教授俞孔坚,殒命巴西。
就在几天前,《福布斯》杂志公布了一份“2025全球可持续发展领航者”榜单,在气候行动和绿色转型中具有全球影响力的50位人物中,俞孔坚是唯一的中国学者。
01“黑飞机”
潘塔纳尔湿地遍布沼泽,想要去另一个地方,最好搭乘“空中出租车”。
这是一种小型飞机,在巴西,这种交通工具很常见,一些偏远城镇、农场、矿区与旅游点都要靠它进行人员流通、物资运输。
而俞孔坚登上的这架飞机,除了老旧外,它还并未获准从事商业客运。也就是说,这是一架“黑飞机”。
2019年,当地警方重点打击灰色“空中出租车”产业时,这架飞机因不符合安全飞行规章被扣押,被吊销的飞行许可直到今年2月才恢复。
失事地距离市中心约110公里,救援队花了3个多小时赶到,由于地形复杂、视野不便,搜救时间又被拉长到约9个小时。
而飞机没有黑匣子,其速度、高度、飞机位置、系统运行情况和驾驶舱内机组人员的对话缺失,这给事故调查带来更多的困难。
法医只能通过DNA检测确认遇难者身份——巴西电影导演路易斯·费雷斯、纪录片导演鲁本斯·克里斯平、飞行员马塞洛·佩雷拉·德·巴罗斯,以及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俞孔坚。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
很多人都是在这场事故中第一次听到俞孔坚的名字,在小红书“缅怀俞孔坚”的话题中,仅有3.1万的浏览量,对大多数而言,这个名字还是陌生的。
可他所做的事情,却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俞孔坚在中国最早提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这最终被纳入中国城市管理的顶层设计,被视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重要方案。
不止中国。北大在讣告中写道,他和团队的研究及工程范例,“已成功应用于全球十余个国家、200 多个城市的 1000 余项城市生态修复工程”。
巴西总统卢拉听到他遇难的消息,也公开悼念称,在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时代,俞孔坚提出的“海绵城市”理念已成为全球典范。
“鲜有哪位景观建筑师在国际上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更不用说来自中国。”知名建筑师李虎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他有一种特别深厚真挚的与土地的情感和理解,并发展出一种上升到国家尺度,全球尺度的城市/景观和自然的理论。”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