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09 | 來源: 澎湃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壹紙行政令,硅谷大震動,鐵銹帶歡呼。特朗普再度拿合法移民“開刀” ,引爆了 H-1B 簽證的風波。盡管白宮事後澄清,新規並不追溯既往,相關費用也延至明年執行,但細節依舊模糊,在社會各界掀起的波瀾已然洶湧。
H-1B 原本是美國科技霸權的“人才通道” ,卻為何成了政治角力的靶心?答案或根植在“我們” 對“他們”的身份政治中。對於硅谷,它意味著全球最強大腦的源源輸入;而在 MAGA 基本盤眼中,它卻象征著精英背叛和工作機會流失。在如此對立中,合法移民無論貢獻如何,都成了“他們”和“替罪羊”。
H1B風暴起:“我們”對“他們”的政治敘事
事實上,“特朗普真人秀”的舞台政治中深深嵌入了這壹敘事。在他看來,“我們”是被忽視的美國普通人,“他們”則是外來者,是“精英”,是“國際范”,需要的時候,也可以是那些憑借合法簽證進入美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於是,合法與否不是關鍵——關鍵是在特式“真人秀”中,誰能成為轉怨的對象。
這番迎合,也非憑空而來,它是美國社會結構性焦慮的產物。在硅谷的歡呼與鐵銹帶的哀鳴之間,存在著壹道無法跨越的心理裂痕。H-1B 簽證只是這條裂痕上的新注腳。而這道裂痕,也解釋了特朗普在移民議題上的反復搖擺:壹方面,他需要硅谷巨頭的資源與背書;另壹方面,他又必須不斷迎合民粹基本盤的失望與憤怒。
正因如此,特朗普曾在硅谷右翼的強力勸說下短暫調整姿態:在馬斯克、大衛·薩克斯等的影響下,他壹度出人意料地支持合法移民,甚至呼吁 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專業的外國留學生畢業後應“自動獲得綠卡”。彼時,硅谷成功向他兜售了壹幅“全球人才大戰”的圖景,而 H-1B 則是美國保持競爭力的關鍵窗口。
然而,這段“蜜月期”並未長久。隨著特朗普與馬斯克分道揚鑣,硅谷右翼在其核心圈中的影響力迅速衰減,留下的權力真空很快被能量更大的 MAGA 基本盤所填充。而每當特朗普陷入執政困境,他總會本能地回到最熟悉、也最能點燃選民情緒的議題——移民。於是,在基本盤的呼聲之下,H-1B 行政令順勢出爐。政策細節或許模糊不清,但其象征意義極為明確:在“他們”和“我們”的抉擇中,特朗普還是會選擇他的“自己人”。
移民:如何成為共和黨的核心議題
要理解這場風波,必須把視野從 H-1B 擴展到整個美國政治。
冷戰後的美國,保守派並非天然反移民。裡根時代,共和黨是移民的堅定擁護者。裡根不僅在任內推動了美國歷史上最後壹次對非法移民的大赦,還在卸任前坦言:“移民是美國力量的源泉。”哪怕是布什父子執政時期,共和黨依舊嘗試推動全面的移民改革。
如前所述,劇變發生在 21 世紀 —— 全球化的利益分配嚴重不均,及其對產業鏈和背後就業結構的重塑,讓兩黨建制派在關鍵美國選民中信譽盡失。與此同時,經濟焦慮與文化認同的雙重危機,在白人藍領與中產階層中蔓延開來。
2008 年金融危機是壹個分水嶺:大規模失業、房屋被回收、社區結構性衰敗,讓許多美國人覺得自己正被時代拋棄 —— 他們所看到的,是壹個在人口結構、文化體系、政治話語上“日漸陌生”的美國。於是,移民問題便從經濟議題,逐漸演變為身份認同的政治議題。
特朗普以及政治幕僚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們精准捕捉了這種焦慮,並用極簡的贰元敘事加以放大:“我們”對“他們”——在這個敘事裡,復雜的經濟轉型被簡化為外來者和精英們共謀的巧取豪奪,抽象的全球產業分工被具體化為移民們“搶走了我的工作”的現實失落感。因此,在共和黨內部,移民問題從壹個政策議題,逐漸轉化為檢驗政治忠誠度的試金石。
在 2017 年,特朗普原本有機會與民主黨達成交易,為“追夢人”(DREAMers,從小被帶到美國長大的非法移民)尋得壹條出路來換取民主黨支持他建邊境牆的讓步。但在基本盤的壓力下,他最終選擇退縮。所以,壹而再地發生著:來美國追夢的移民們,成為完美的“替罪羊”,在需要他們的真人秀中扮演及時的角色。
當然,H-1B 本身並非無懈可擊的完美制度。自 1990 年設立以來,它已經積累了不少弊端:抽簽的隨機性和名額不足,使企業和申請者每年都陷入不確定;“依附雇主”的模式,壓低了勞動者議價權;部分外包公司利用漏洞批量申請,再“轉賣”配額,導致真正的高科技人才反而受阻;而家屬身份和綠卡轉換的長期瓶頸,也讓無數合法移民家庭受困。這些問題在硅谷和學界早已形成共識,但在國會裡卻難得解決。
未來,美國在移民改革上的路徑,大致存在叁種可能:延續現狀、行政令反復拉扯,不確定性繼續發酵;有限修補,只解決“卡脖子”的痛點;或壹次性立法突破,重塑合法移民體系。然而,合法移民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在當下極化的政治格局下幾乎是奢望。-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