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14 | 来源: 腰线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我和桑姐夫都属于物质欲比较低的人,小孩又只有一个,整天只想荒野求生,根本没有什么搞钱的动力。尤其是在国外生活久了,当看到costco的衣服越来越顺眼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彻底完蛋了。
我俩也都不喜欢管钱,跟做家务一样,谁看不下去了就来弄两下——当然,这个活最后一般是轮到我干。
像报税、养老金这种琐事,在我决定接手之前,他一直是每年到了deadline的最后几天,急吼吼地去找会计师外包解决。我接手后,发现他竟然当了那么多年的漏财童子,几张表三分钟上传一下就搞定了。怪不得每次再紧急会计师都笑眯眯地欣然应允——傻子又来白送钱了。
我经常吐槽姐夫,你一个商学院的教授,怎么就没有一丁点对钱的敏感度呢?那么多做对冲基金的老同学,你就不想取取经?
他面露难色:好麻烦,算了。
那没办法,只能我来。
我对钱的态度很保守,风险厌恶型,不亏就是赚。
因为我在最清澈愚蠢的年纪,就体验过2008年的过山车。
在一万点的欢呼中,把人生的第一桶金3万块悉数投入大A,从此被套牢了十年。
一进场就交学费的人,其实是幸运的,因为年轻的时候穷,亏一两万块就觉得天塌了。回头去看,一万块算个啥啊,一顿社会的毒打能免过以后倾家荡产。至于那些初入场就觉得自己割了别人韭菜的00后小散,我想说,这顿打晚挨真不如早挨。
人到中年,财富累积起来了,容易把行业的光环和风口的红利当成自己的能力,对自我的判断日益自负和坚固。
就像一个连赢多把的赌徒,筹码堆得越高,就越相信自己有“手感”和“方法”。可真正危险的,不是输光的那一刻,而是开始以为赢是理所当然的那一刻。
前几年,朋友圈每天都有人晒收益,红彤彤的甚是好看,杠杆直接拉满。2022年一来,大家都沉默了,不仅收益悉数亏了回去,连辛辛苦苦创业、做号、倒腾房子的钱也赔了进去,触手可及的财富自由又一次溜走了。
我对风险的恐惧注定发不了大财,但好处是,我会守财。
十年前在周围的人都开始买p2p的时候,我因为害怕取出了所有的本金和收益,赚了十几万逃顶了。在2021年8月股市烈火烹油的时候,我又因为害怕,把大头盈利的基金选择了止盈离场。
本来到这里,功德圆满了。但是到了12月,又在理财经理的游说下,手欠追涨了一波,一套就是三年多,割肉清仓亏了20多万,每次想起这段败笔都是关于人性贪婪难改的叹息。与A股周旋猜忌了18年,我还算侥幸正收益的那个。
近两年开始,我为了身心健康,只投大额存单、货币基金、固收、债券、定投标普了。收益确实不像牛市中那样刺激,但中年人也不需要太多刺激,只想把手头已有的守住了,对冲下贬值就行。
去年开始不断降息,银行利率已经不到3.5。我让桑姐夫把闲钱定投了一个纳斯达克一个标普。
没想到,就这个小小的入门,一下子让他尝到了赚钱的甜头。
他每隔几天,就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我,今天赚了30。今天又赚了60。
不投资的人有一种对资本市场的单纯感,只知道钱能不劳而获,从来不知道亏损时的肉痛。-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