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18 | 来源: 澎湃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黄晓明 | 字体: 小 中 大
电影《阳光俱乐部》将于 10 月 25 日正式登陆全国院线。10月18日,影片来到上海路演。上海对于《阳光俱乐部》意义非凡,影片首映于第 26 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黄晓明更凭借片中角色斩获金爵奖最佳男演员。
这部聚焦普通家庭面对疾病与别离的温情喜剧,有着关于悲欢离合的人生百味。映后现场,主创围绕影片创作理念、角色塑造及背后的人生思考展开深度分享,诸多真挚发言引发强烈共鸣。
《阳光俱乐部》电影海报
魏书钧拍不一样的“母慈子孝”
《阳光俱乐部》故事讲述吴优(黄晓明 饰)已到不惑之年,但智商认知水平仍停留在孩童时期,他和母亲(陆小芬饰)生活在一起,加入名叫“阳光俱乐部”的成功学组织后成为高级合伙人,母亲却突患重病。哥哥吴迪(祖峰 饰)作为医生想尽办法为母亲治病,但吴优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救母之路。
作为曾凭《延边少年》《野马分踪》《永安镇故事集》《河边的错误》等作品屡获国际认可的导演,魏书钧在交流中坦言创作初衷:“其实我就是想拍一部家庭题材的电影,拍一个不一样的‘母慈子孝’,它传递了一种不同的希望。因为我觉得家庭的力量特别重要,无论走得多远,飞得多高,家人在我心中永远是最重要的。”
谈及影片创作渊源,他透露最初源于一个日本 IP 改编计划:“制片人找到我时,本来想改编一本日本小说,但很多生活情节在中国没有在地性,细节没法落地,最后果断推翻重写。” 最终他以 “儿子为母治病” 的核心设定为基础,结合“农村男子花光积蓄加入成功学组织买西装”的真实见闻,构建出全新故事。
《阳光俱乐部》讲了一个不一样的“母慈子孝”的故事
对于片中“阳光俱乐部”这一关键设定,魏书钧有着独特见解:“它有鸡汤的一面,确实能鼓舞一部分人,但世间事物皆有多面性,比如说吴优在这个俱乐部里,他只是看到了阳光,甚至把这个阳光也幻化成一种他想象中能为妈妈治病的力量。所以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去看问题,会发现不一样,取决于我们相信的是什么。”
现场有影迷提问魏书钧这部影片与以往更为犀利讽刺的风格不太一样,魏书钧形象比喻:“如果我们把每一个作品说成孩子的话,那《阳光俱乐部》就是我、明哥(黄晓明)跟小三姐(陆小芬),我们所有主创的一个新的孩子。”他表示不同作品或许类型各异,但内在往往蕴含着创作者对世界的观点与对电影本质的理解,“如果一个创作者的电影观念没变,哪怕故事不同,背后也会有一种统一性的东西。”-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