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21 |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王筱记得,今年5月来到太原万通职业技能学校入学时的场景:初入校门,映入眼帘的不是大学校园内常见的宽敞草坪和宏伟教学楼,取而代之的是一间间教学实训中心,教室里整齐地摆放着控制台,设备运行的轰鸣声在四周环绕。王筱心里有些忐忑,担心自己跟不上教学节奏,但同时又感到兴奋,“终于能摸到真家伙了”,那种“离目标更近了”的感觉尤为强烈。
2024年,王筱从山西省一所普通高校本科毕业。学了四年环境工程专业的他并不希望以此谋生,而是想跨行业寻找电气自动化相关的工作。“电气自动化比较热门,就业方向也更广,期待能亲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技术‘吃饭’。”王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通过网络,他了解到技校这条转型路径,决定修读8个月的短期课程。
王筱的经历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回炉”技校。今年8月,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文,提出将面向大学毕业生提供一年制技师培养。此前,浙江、安徽、山东等地也陆续开展“大学生技师班”探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原所长孙诚认为,本科毕业生“回炉”或是一种长期趋势,既是部分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和社会用人需求脱节的体现,也与社会观念的转变、国家多年来一直支持职业教育密不可分。
图/视觉中国
求职、提升技能
本科毕业生“回炉”热近两三年不断升温。太原万通职业技能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老师孙磊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招收的“回炉”学生大约有10人,今年已增至30人。“回炉”学生以二本、三本院校毕业生为主,招生咨询时,学生和家长一般都目标明确,主要关注就业去向、考证情况、教学氛围。
就业难是许多本科毕业生选择“回炉”的共性原因。2023年,林蓓蕾从某三线城市一所民办高校本科毕业,随后进入当地一所技校读矿山机电专业,学制两年。“我在本科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小城市找不到靠谱工作。在技校学完后可以对接到国企,有五险一金,工作稳定。”林蓓蕾坦言。
两年前从新疆某“双非”院校毕业的柴祺也有类似经历。本科期间,柴祺就读于应用物理专业。“我的本科专业不太好找工作,竞争压力很大。”柴祺回忆,当年应聘时投递过不少简历,不是笔试“挂”了,就是面试不通过。柴祺的父亲在发电厂工作,了解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英文缩写为“PLC”)的应用前景。在父亲建议下,今年3月,柴祺进入太原万通职业技能学校学习PLC自动化专业。
除开求职因素,部分已有工作经历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回炉”是出于技能提升的目的。2021年毕业于扬州大学的贾睿本科期间修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考研失利后进入民营企业工作,三个月前开始在山西冶金技师学院学习数控车床专业。“我家里就是做这行的。作为文科生本身对数控车床不太了解,刚好技师学院这边有个三个月的短训。”贾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对于杨萌来说,选择“回炉”更多意味着能“换一种生活”。2023年,她从攀枝花学院法学专业毕业,校招进入上海市一家银行从事客服相关工作。“客服工作压力很大,觉得如果自己会一门技术就好了。”杨萌说。
工作一年后,杨萌从银行辞职,进入当地一家技校学习法式烘焙专业。在杨萌最初的设想中,学习烘焙是一个非常享受、治愈的过程。“我想象的烘焙是从头到尾将面粉做成面包和甜品,还有挤奶油、裱花等各种装饰,会比较有成就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