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21 | 来源: 夜半读诗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厅里,静静地躺着一块锈迹斑斑的铁片。
别看它貌不惊人,其实是一件拥有着千年历史的无价之宝。
这块被称为“唐代钱镠丹书铁券”的铁片,是现存唯一的唐代铁券实物,堪称“国宝中的至宝”。
丹书铁券,江湖人称“免死金牌”,它穿越千年,竟然与现代中国的崛起有着微妙的联系。
听起来着实有点不可思议,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丹书铁券的前世今生
丹书铁券,最早起源于汉代,刘邦为了巩固统治,笼络那些追随他打天下的功臣,开创了丹书铁券制度。
所谓 “丹书”,便是用丹砂将皇帝与功臣之间的信誓写在 “铁券” 之上,以表郑重。
不过,早期的丹书铁券并没有免死功能,更多的是一种身份和功勋的象征,持有铁券的功臣们一旦犯事,照样该下狱下狱,该处死处死。
直到后来,丹书铁券才开始增设免死的权限。
唐代钱镠丹书铁券的铁片
到了公元897年,大唐乾宁四年,在越州(今浙江绍兴),义胜军节度使董昌做了一件大胆的事——他自立为帝,建国号“大越罗平”。
这一举动无疑是对摇摇欲坠的唐王朝的公开挑衅,而曾与董昌并肩作战的钱镠毫不犹豫地上书唐昭宗:
“董昌僭号,恶贯滔天。臣当率义旅,为国家除残去秽!”
经过半年的苦战,越州城破,董昌投水,二十岁的唐昭宗一激动,把宫廷里最高等级的“硬通货”——丹书铁券,赐给了钱镠。
钱镠获赐的这块丹书铁券,以生铁铸造,形状如同瓦片,上面用黄金镶嵌着333字的敕书:
“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这意味着,钱镠本人可以免除九次死罪,他的子孙后代也能免除三次死罪。即便是触犯普通刑法,官府也不得追究。
钱镠后来建了吴越国,却没像其他藩镇那样称帝,只肯称“吴越王”,这块铁券也被恭敬地供奉在太庙之中。
七十年后,宋太祖赵匡胤兵临城下。
末代吴越王钱弘俶为使百姓免于战火,遵循祖父钱镠 “善事中原,维护一统” 的家训,主动“纳土归宋”,自己带着全家搬去汴梁。-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