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27 | 来源: 眼近史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2025 年 10 月 25 日,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美术馆里,一位中国大妈指着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怒斥:“这是耍流氓!”
这话一出,全场哗然。
可更让人唏嘘的是:这声怒吼,不是孤例,而是我们这一代人审美断层的缩影。
《大卫》是什么?
5.5 米高的身躯肌肉线条流畅,左手攥着投石器的姿态蓄势待发 —— 这尊米开朗基罗花了四年心血雕琢的杰作,已经在世间静静伫立了五个世纪。
它是文艺复兴的巅峰之作,是人类用大理石向自由与勇气致敬的丰碑。它不低俗,不淫秽,它展现的是人体的力与美,是解剖学、艺术与哲学的完美结合。
其实早在 500 年前,《大卫》刚诞生时就引发过争议。1504 年雕像完工,佛罗伦萨人想把它摆在市政广场,教会却跳出来反对,说 “裸露身体有失庄重”,非要给雕像挂块铜制无花果树叶遮羞。最后还是市民们据理力争,才让大卫以本来面目面向公众 —— 在他们眼里,这尊雕像不仅是艺术品,更是象征城邦自由与勇气的精神图腾。
中共国大妈风(大妈疯)刮到了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身旁。安静的艺术展厅响起了雄浑、愤怒、雌雄莫辨的叫嚣声……。 pic.twitter.com/bbNFmEuArP— 李隽 (@juanli324324) October 21, 2025

米开朗基罗创作这尊雕像时才 26 岁,用的还是块被其他艺术家嫌弃的 “废料大理石”。可他偏偏凭着鬼斧神工,把一块冰冷的石头刻出了生命感:紧绷的眉骨下目光如炬,微微扭转的头部透着警觉,每一根肌肉纤维都像在蓄力,连血管的凸起都清晰可见。他没选大卫战胜歌利亚后的场景,反而定格了决战前的瞬间,这种 “于无声处听惊雷” 的表现力,正是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最好诠释。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