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27 | 来源: 乐枫电影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沧海》这部剧一出现,就像一记深水炸弹,把观众从那些机关暗战、地下电台的谍影世界,一下子拉到了波涛汹涌的海上。谍战剧拍了这么多年,从陆地到城市,从上海滩到重庆山城,很少有人敢碰“海战”题材。可这次,导演偏就把镜头对准了海浪和钢铁,让观众第一次看到——信仰也能在浪头上燃烧。

这部剧改编自翟晓光的小说《红海洋》,背景设定在1949年后的金门岛、东山岛等真实历史事件,故事原型并不神秘,却极具冲击力。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金马地区。那时的中国,陆军强大,空军刚起步,海军几乎为零。剧里,组织决定让王本利和李山魁率队执行跨海作战。结果一场登陆战以失败告终,兄弟阵亡,理想被浪打碎。王本利为悼念战友改名王山魁,从此他的人生被海浪推向了另一段命运——从失败者变成开创者。
《沧海》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它不歌功颂德,而是真实展现了一个“从零到一”的过程。王山魁这人身上有股倔劲,越是失败越不服气。别人撤退,他主动请缨进海军,从头学起。他不是天生的英雄,也不是教科书式的正面人物,而是一个典型的“干中学”的实战派。剧中那场“小舰打大舰”的战斗堪称教科书级的转折,他凭着胆识和判断赢下这场几乎不可能的战斗。那不是运气,而是从失败的海水里捞出的信心。
不过《沧海》的格局并不止于个人英雄。王山魁遇到的第一个对手,是个叫马建成的博士。这个角色让人想起那些在实验室里握着理论不肯放手的人。他看不起王山魁的“野路子”,却又离不开对方的实战经验。两人一个代表知识精英,一个代表战场实践,他们之间的冲突比枪炮更激烈。剧中最有意思的一幕,就是王山魁主动提名马建成做工程总负责人。明知道这人看不起自己,他依旧托付重任——那种气度,放在今天的职场剧里也能打动人。
马建成的崩溃是全剧的情感低谷。他顶着压力,面对技术难题一再失败,最后扛不住自尊的重压成了逃兵。这一段写得极细,也极真。没有人天生英雄,每个“叛逃”的背后都有理想的碎裂。可正因为有像王山魁这样的搭档,他才被再次拉回战场。那一幕,他被卢信泉和王山魁找到时,泪光映着海浪的光,像极了一个从泥里爬出来的信仰者。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