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30 | 来源: 网易科技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Meta的裁员名单上,工作十余年的顶尖AI科学家与入职仅两个月的新员工一同消失,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公司宣布投入数百亿美元发展AI的背景下。
“我和我的几位团队成员今天都受到此次裁员影响,欢迎联系。”
2025年10月23日,Meta AI华人科学家田渊栋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了这条简短消息,瞬间引爆科技圈。这位入职Meta超过十年、论文被引用18000余次的顶尖研究员,刚刚带领团队完成Llama 4项目的关键工作,便与众多同事一起收到了裁员通知。
他的离职如同一个戏剧性开场,揭开了Meta此次AI部门裁员的荒诞大戏——一边是高薪挖角顶级人才,一边对功勋老臣“动刀”。
裁员始末:清晨5点的“血腥邮件”与600人的猝然离场
Meta AI部门的负责人、首席AI官汪滔(Alexandr Wang)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22日,Meta首席AI官亚历山大·王(Alexandr Wang)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宣布,将在AI部门裁员约600人。
部分员工在清晨5点收到邮件,被告知11月21日为最后离职日,期间处于“非工作通知期”——权限被移除,但可内部转岗。补偿方案为16周工资加工龄补贴(每满一年加两周),看似优厚,却掩盖不了仓促决绝的细节——田渊栋的GitHub仓库火速设为只读,工牌当场失效。
受影响的范围包括AI基础设施团队、基础人工智能研究部门(FAIR)以及其他与产品相关的岗位。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亚历山大·王直接领导的TBD实验室却毫发无损,且仍在持续扩招。更讽刺的是,TBD实验室成员多是今夏高薪挖来的外部精英,如OpenAI前架构师和苹果AI团队负责人,薪资可达老员工十倍。
这种“选择性裁员”让业内观察人士怀疑其背后存在更深层次的权力洗牌。
“通过缩减团队规模,做决策所需的对话将会减少,每个人将承担更多责任。”亚历山大·王在解释裁员决定时如此表示。
裁员背后的多重猜测
关于此次裁员的原因,业内流传着几种不同的解读,但均指向Meta内部正在经历的战略迷茫与管理调整。
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
关于内部权力结构与战略转向
最主流的观点认为,这并非一次简单的绩效裁员,而是一场内部权力结构的重新洗牌。自2025年6月亚历山大·王加入Meta并出任首席AI官以来,公司对AI部门进行了多次重组。FAIR等传统研究团队的权力被削弱,其论文发布甚至需要经过TBD实验室的额外审核。
此次针对性极强的裁员,被视为新任领导层巩固自身地位、推行新战略的关键一步。其目标是将资源集中于他领导的、由高薪外聘人才组成的TBD实验室,以追求更快的产品化落地。
关于技术产品受挫寻找“替罪羊”
另一种猜测将裁员与Meta的核心AI产品Llama 4的表现不及预期联系起来。有分析指出,Llama 4在发布后市场反响平平,特别是在推理能力上被指落后于DeepSeek等竞争对手。
这给CEO扎克伯格带来了强烈的危机感,促使他下定决心对AI业务进行彻底重组。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长期投入但未见显著成效的团队成为了战略调整的代价,给人一种“寻找替罪羊”的印象。
关于争议的裁员标准与“背锅”疑云-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