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4 | 来源: AI故事计划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人形机器人赛道火出圈,但能赚钱的没几个。
绝大多数机器人仍在寻找“被需要”的场景,包括宇树。租赁展演市场,成了它们暂时的去处。
这些机器人被运往婚礼、商场、展销会与企业年会,当花童、献才艺、做迎宾。穿着大花袄转手绢只是“基操”,为了吸引顾客,它们不断打磨才艺——会跳科目三、社会摇,甚至能川剧变脸。
最前沿的科技产品,像流浪的临时演员,四处跑龙套、反复被租赁。有种黑色幽默感。
但换个角度,这既是一门生意,也是一场探索。AI机器人商业化的路依旧漫长,租赁其实是寻找落地的机会。
那些穿梭在婚礼与商场间的租赁商们,让机器人有了可见的使用轨迹,进入真实生活场景。在AI商业化的早期,他们是为技术“找场地”的人。
阿猛就是其中之一。今年3月,他察觉到这股商机,入局机器人租赁生意。科技像魔术一样落地在他的世界里,每一场演出、每一笔订单,都像是他与未来赛跑的证据。
只是,风口生意也存在阴影。高光过后,泡沫渐散,从业者蜂拥而入,价格被层层压低,竞争愈发激烈。
短短几个月,阿猛亲历了行业的波荡起伏,以下是他的自述。
行走的排面
按下遥控键的瞬间,机器人微微一颤,仿佛被注入了灵魂。紧接着,它一个利落的前滚翻,跪地、旋身、再弹起,动作流畅得像受过训练的杂技演员。
围观的老人们先是愣了几秒,随即笑得眯起眼,拍手叫好。
这是我最近带着宇树机器人,在北京一家养老中心做现场表演时的情景。
这几年,“智慧养老”成了热词,许多机构主动联系我,希望用机器人表演增添活力与科技感。
我带来的这台宇树机器人,完美地完成了任务。人少的时候,它被安排在门口迎宾,机械手臂不停挥动,热情地向路过的老人打招呼;等人多起来时,它又立刻切换模式,在大厅里跳舞、扭腰、敬礼,为养老中心带来了热闹与人气。
眼下,人形机器人虽尚未真正服务于人类生活,但在“制造科技感”和“撑场面”方面,发挥到了极致。也正因如此,我们这行才应运而生。
做机器人租赁展演这半年,我发现客户大都有类似需求:他们希望借助人形机器人,为企业营造科技感。不论是开业还是展销,机器人出场,就是行走的流量。
不过,由于造价高昂、产量有限,不少企业的使用需求又相对零散,于是租赁成了更现实、更划算的选择。-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