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4 | 来源: 德国之声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法兰克福汇报》评论指出,在稀土问题上,中国同西方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所谓稀土是中国地缘政治武器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商报》评论称,台湾成了中美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筹码。
长期以来,稀土一直被视为是中国强有力的地缘政治武器,一种足以令西方屈服的战略资源。然而,《法兰克福汇报》评论却认为,欧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远非想象中那样严重。而所谓的“稀土巨人”,其实就像童话作家米切尔·恩德(Michael Ende)笔下的“图尔图尔”先生,远看吓人,近看渺小。这篇题为《稀土只是一位虚幻的巨人》的评论写道:
“媒体几乎天天都在为稀土短缺发出警告。尤其在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之后,人们甚至产生了这样的错觉,即北京随时都可以动摇西方的工业基础。然而,只需看一下贸易数据,真相就会大白:这种稀土恐惧完全没有事实根据。去年,欧盟共进口了总额约750万美元的金属态稀土,其中三分之二来自中国。其中德国的进口额为220万美元,其中四分之三来自中国。也就是说,稀土涉及的只是区区几百万美元的交易,无论是在欧盟的外贸总额中,还是在德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都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比稀土原料更为重要的是稀土合金。在此类产品中,欧盟的进口量略多于一亿美元,其中大约30%来自中国。但至关重要的是,在稀土合金方面,欧盟的出口量要大于进口量,也就是说,在这一领域欧盟并不依赖中国。那么,并不生产稀土的欧洲又是怎么做到盈利的呢?当然,从数量上讲,欧盟进口的稀土合金要多于出口,但价格差异则足以弥补数量差异。欧洲进口一顿稀土合金需要大约8000欧元,而出口的平均价格却高达两万欧元一吨。
德国的稀土回收企业Heraeus Remloy图像来源: Heraeus Remloy
”稀土无法成为中国有效的政治武器“
在美国,在稀土问题上的政治喧嚣与经济实情的反差则更加明显。的确,美国稀土进口的90%来自中国,但总值只有2500万美元。而与此同时,美国则在向中国出口着价值1.9亿美元的稀土合金。换言之,中国对美国依赖实际远远超过美国对中国的依赖。
就总体情况而言,在稀土合金领域,中国对境外的依赖远比想象的更高。中国每年需要进口大约14亿美元的稀土合金,而出口则只有大约4亿美元。这种依赖关系也很容易解释:中国是全球电子工业的世界工厂。在智能手机、电脑和电娱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均需要大量的稀土产品,其需求量远超欧美。”
《法兰克福汇报》评论通过对贸易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称,稀土根本无法成为中国有效的政治武器。
因为如果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受打击最严重的将是中国自身的制造业。而没有了稀土合金,高科技零部件的生产会迅速陷入停顿。而这种相互间的依存关系,也正是北京在贸易冲突中愿意做出妥协的真正原因。
“中国玩弄出口管制的手段,其实并非新生事物。15年前,中国政府就突然实施了出口配额制度,并将出口数量也减少了一半。不过,当时这样做,并不是出于地缘政治原因,而是为了让更多附加值留在中国国内。结果,稀土价格短期内急剧飙升,一度上涨了十倍之多。但需求量很快就开始下滑,因为西方工业界开始寻求节约材料的途径,并开发出了替代产品。换句话说,所谓稀土不可替代只是一个神话。两年之后,稀土价格再度回落到中国实施出口管制前的水平。中国也随即放宽了出口管制,当然部分原因也是因为美国在世贸组织中赢得了相关的诉讼。
现如今,情况已经发生了逆转:中国进口稀土合金的数量已经超过了该国的出口。有鉴于此,从经济层面上讲,中国想要重复当年的出口管制策略已经很难行得通。事实上,中国所谓的‘垄断地位’只存在于稀土的初级加工阶段,在更为重要的工业产品层面,中国却毫无优势可言。有鉴于此,所谓中国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已经将稀土打造成地缘政治武器的说法,完全是经不起推敲的幻象而已。同图尔图尔先生一样,稀土也只是一个‘假巨人’:远看高大又可怕,近看却渺小而平凡。”-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