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4 | 來源: 觀察者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就荷蘭政府強占中資半導體企業引發芯片“斷供”壹事,11月1日,中國商務部已宣布,作為負責任大國,中方將綜合考慮企業實際情況,對符合條件的出口予以豁免。歡迎遇到實際困難的企業及時與中方聯系。
此舉被外媒普遍解讀為“中方釋放放松出口管制的信號”,芯片供應恢復的可能性將有效緩解市場擔憂,讓處於減產乃至停產危機邊緣的全球汽車制造商“松了壹口氣”。
緊隨其後,安世中國2日發布致客戶公告函稱,已建立充足的成品與在制品庫存,能夠穩定、持續地滿足廣大客戶直至年底乃至更長時間的訂單需求,供應鏈安全可靠。
現在,荷蘭強占的安世半導體成了塊“燙手山芋”。據路透社4日報道,其獲取的壹封日期為“11月3日”的致客戶信顯示,安世(荷蘭)告知受影響客戶,其無法確定中國東莞工廠的芯片供貨能否恢復、何時恢復。
報道稱,在這封應被視作“正式不可抗力通知”的信件中,安世(荷蘭)狡辯稱,在重新獲得東莞工廠的“供應鏈監管權”之前,公司無法“監督該工廠產品的交付可行性及交付時間”。但信中只字不提是自己停供晶圓在先,才導致安世(中國)無法正常生產,造成了全球半導體產供鏈的動蕩和混亂。
聲明補充道,“我們正盡快進壹步厘清中方相關舉措對安世半導體在中國的生產設施及分包商造成的影響范圍與具體後果”。
荷蘭科技專業網站“Bitsamp;Chips”指出,安世半導體約70%的產品均在中國完成封裝,因此除非通過外交途徑達成解決方案,否則歐洲前端市場將面臨封裝產能的緊急短缺。
報道還提到,盡管安世(荷蘭)已在緊急尋找新的外部封裝合作伙伴,同時計劃擴建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工廠,但這些舉措均非權宜之計。僅工廠擴建壹項,就至少需要耗時壹年才能完成。
安世半導體的壹名員工走過該公司的潔淨室。 視覺中國
據路透社報道,安世(荷蘭)還在信中污稱,該公司無法確保東莞工廠芯片供應的相關產品質量。
對此,安世(中國)在2日發布的致客戶公告函中再次鄭重聲明,安世(荷蘭)所謂“當地管理層近期未能遵守約定的合同付款條件”完全是無中生有,惡意抹黑安世中國管理層。安世中國不存在違約行為;恰恰相反,安世(荷蘭)目前欠付東莞封裝測試工廠(ATGD)的貨款高達10億元人民幣(专题)。
安世(中國)強調,為確保供應的長期性與韌性,公司已積極啟動多套預案,正在加緊驗證新的晶圓產能,對在短期內完成驗證、並自明年起無縫銜接滿足所有客戶需求充滿信心。
香港(专题)《南華早報》3日報道稱,盡管來自歐洲的晶圓供應可能受阻,安世(中國)仍有望為國內半導體供應鏈的客戶交付產品。
報道引述工業咨詢公司“智能汽車”的報告稱,包括無錫新潔能功率半導體有限公司、杭州士蘭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和揚州揚傑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多家中國晶圓廠,都能夠向總部位於東莞的安世(中國)供應晶圓。
中歐協會智能網聯汽車秘書長林示也表示,同屬聞泰科技的上海鼎泰匠芯科技有限公司也可能為安世中國提供晶圓。根據其官網信息顯示,鼎泰匠芯在上海投資120億元建設了壹家生產12英寸晶圓的工廠。
港媒報道還提到,中國半導體工業協會最近也承諾堅定支持聞泰科技等會員單位扞衛自身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和全球產業鏈的穩定,這意味著可能會在全行業范圍內動員資源來支持安世(中國)。-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