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5 | 來源: 財聯社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自今年1月9日披露重組方案關鍵條款,至4月11日正式公布重組支持協議,再到11月5日債權人會議投票通過,全程歷時300天,碧桂園境外債重組“闖關”成功。
11月6日,碧桂園(02007.HK)發布公告,公司境外債務重組方案在11月5日的債權人會議上獲得通過。
在兩個債務組別的投票中,重組方案均獲得出席並投票的債權人中超過75%債權金額的贊成票。其中,組別壹(銀團貸款組別)贊成票對應債權金額占組別壹出席並投票債權金額的83.71%,組別贰(美元債及其他債權)贊成票對應債權金額占組別贰出席並投票債權金額的96.03%,達成裁定通過的必要條件。
這意味著,這家頭部民營房企境外債務重組,跨過最為關鍵的壹道“關口”。此次納入境外重組范圍的債務規模合計約177億美元,折合人民幣高達1270億元(以兌換匯率7.2計)。
據了解,碧桂園此次境外債重組,采取“現金回購+股權工具+新債置換+實物付息”等多元組合工具,旨在從債務規模、期限、成本叁個維度系統性重塑債務結構,構建更具可持續性的財務基礎。
按照該公司披露的數據,在境外重組方案所有選項足額認購情況下,重組完成後碧桂園預計降低債務規模約117億美元,對應人民幣約840億元有息債務。此外,重組完成後,預計確認最高約700億元人民幣重組收益,有助於其增厚淨資產,夯實財務安全墊。
除減少債務規模,該公司融資成本也將大幅下降。重組後,新債務工具的融資成本大部分大幅降至1.0%-2.5%的低位區間,且具備實物付息選項,每年可為其節省巨額利息支出,大幅緩釋對現金流的擠壓。
債務期限結構方面,重組完成後,碧桂園可選方案中的最長債務期限達11.5年。分析人士認為,更長的償債周期安排,將為該公司穿越行業周期提供較為充足的財務緩沖空間,有助於其將更多資源聚焦於業務經營上。
此次碧桂園境外重組債務規模龐大、結構錯綜復雜,涵蓋合計約177億美元本息的34筆境外債務或償債義務,覆蓋多個法律轄區,包括紐約法管轄的美元債、英國法管轄的可轉債,以及香港法管轄的銀團貸款等。
不同司法體系、不同發行結構疊加不同增信結構,使得方案設計復雜度倍增。為確保重組方案的法律有效性與整體可執行性,該公司在推動債務重組過程中,統籌考慮上市公司層面的擔保義務與多項雙邊債務的處理,
碧桂園方面介紹,在這場重組拉鋸戰中,公司管理層帶領財務團隊連續數月與債權人開展“晝夜顛倒”的越洋談判。由於債權人類型眾多、利益訴求差異極大,涵蓋中資銀行、外資銀行、實收基金、對沖基金、保險資金及私人銀行等多類機構,且各方對於股債工具比例、展期和降債期限、收益分配機制均有不同偏好和限制,更進壹步加劇了方案談判的復雜性。
業內人士認為,這家頭部民企房企規模龐大的境外債重組得以通過,與其所設置的重組條件、公司資金回籠情況及股東支持等,均有壹定關系。
為實現債權人回收最大化,該公司強化重組後債務工具的資產增信,以海外相對優質的開發項目、資產及部分境內項目為底層支撐;同時,設置現金清掃及賬戶監管機制,通過增信資產產生的現金,以最大化實現債權人資本的回收。另外,重組方案提供了現金資源及股權工具選項,債權人可通過股權工具分享碧桂園未來潛在上行收益,並通過贰級市場退出。
資金周轉方面,碧桂園積極推動各類資產處置,從而實現壹定規模的資金回籠。
據悉,2022年以來,該公司通過資產處理累計回籠資金超650億元,涵蓋股權投資、大宗資產甚至公務車輛等。其中,碧桂園近壹年來已密集出售多項股權投資,籌集資金約63.74億元。
具體而言,今年4月25日,其出售藍箭航天約11.063%股份,回籠資金約13.05億元。此前在2024年12月27日,其出售長鑫科技約1.56%股權,獲得20億元資金;2024年9月24日出售萬達商管1.79%股權,回籠30.69億元資金。
從銷售情況來看,據碧桂園公布的數據,今年10月公司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金額29.0億元,合同銷售建築面積約39萬平方米。以此計,今年前10個月,該公司實現銷售額279.6億元。
此外,碧桂園控股股東的支持及擔保,也對重組獲通過發揮了支持作用。
10月13日,碧桂園控股股東簽署不可撤回承諾,帶頭將11.48億美元股東貸款的結余部分全額轉股。據悉,2021年至今,碧桂園控股股東已累計向該公司提供折合約106億港元的無息無抵押借款等現金支持;控股股東家族還將肆家原始投資成本為25.8億元的創投類資產,為公司相關票據提供了擔保。-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