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7 | 来源: 木蹊说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11月7日,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去世。
很多人都转发了对他的悼念。
在中国教育界,刘道玉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在1977年出任高教司司长,为时局的拨乱反正和恢复高考起到很大的作用。
高考正常化后,他又去了武汉大学担任校长,是当时中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
主政武大期间,他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广育英才,被称为“当代蔡元培”。易中天、邓晓芒等诸多知识分子,都受到过他的教导和帮助。
刘道玉是一个怎样人,他对中国的教育有什么看法,我们不妨看看他在2011年,给清华大学写的一封信。
当时,清华大学正值百年校庆的时候,前刘道玉却不合时宜地问了清华一个问题:
为什么不见百年清华反思?
全文如下:
清华大学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喜庆。我借此机会,向清华大学的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祝贺:
祝贺你们在过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为这些成就做出贡献的人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希望你们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十分巧合的是,今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也迎来了建校150周年的纪念,我看了两校为庆祝校庆的安排,这不能不引起我的反思。
据麻省理工学院宣布:“自1月7日至6月5日,将举行一系列盛大的庆祝活动,在持续150天的校庆中,麻省不但要向以往的成就和贡献者致敬,还将举行严肃的反思活动,思考如何继续走近研究的前沿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再看清华,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筹备工作,早在五年以前就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后又改为组织委员会,下设11个专项工作组。此外,还成立了发展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三年以前就开始了1000天的倒计时活动。
筹备工作不谓不充分,舆论不谓不大。可是,整个校庆活动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格式化的思维窠臼——大造舆论,邀请名人捧场,极尽评功摆好之能事。
自去年以来,清华大学就开展了“百年赋”、“我爱清华”、“百年清华、行健不息”、“两岸同心”等活动,而且还把舆论造到国外去了。去年,清华大学派代表团访日,举行了“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周”和“早稻田—清华大学日”活动。在美国造势的范围更大,先后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举办了“清华周”,在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哥伦比亚举办了“清华日”,在哈佛大学举办了“清华大学与哈佛大学学生论坛”。
但是,我却没有看到清华大学有任何一项反思活动,更没有像麻省那样“严肃的反思”,这就是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之间在思想境界上的巨大差距。
反思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工具,要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必须进行反思。
不经过深刻的反思,就不能吸取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就不能认清教育的规律,不能成为一个清醒的领导者,也就不能使中国高等教育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既然没有看到清华大学的反思,那么我作为一名老年教育工作者,出于责任感的驱使,不妨替你们作一点点反思,但愿是“逆耳的忠言”。
首先,一流大学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校长?
这个问题的答案本来是很清楚的,一流大学应当选择一流的教育家当校长,但是这个问题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各重点大学都没有解决好。-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