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7 | 來源: 南方周末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視覺中國 / 圖)
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我國外賣騎手總數已超過1400萬人。
身著各色工裝的外賣騎手,構成了數字經濟時代最鮮活的圖景,他們穿梭於高樓和小巷,如城市血液般流動,成為連接千家萬戶的紐帶。
社會享受他們帶來的便捷,如何提高他們的職業保障,也成了社會各界和外賣平台需要考慮的問題。
10月底,在部分城市試點近半年後,美團宣布騎手養老保險補貼正式覆蓋全國,對當月收入達到就業地相關繳費基數下限,且近6個月有3個月滿足該條件的騎手,美團以相關繳費基數為基准,補貼50%的社保費用。
這是行業首個面向全部騎手開放的社保補貼方案,此外,美團還初步建成覆蓋全部騎手的多層次福利保障網,均最大程度面向全國全行業全部類型騎手開放,預計將覆蓋數百萬人。
這張行業正在齊心織就的“安心網”,兜住的是數百萬人的生計與夢想,也承載著壹個社會向前發展的溫度與責任。
失意者的拐角
八年前,小舒失業了。他原本在廣東的壹家工廠做工,因為工廠搬遷,工人被遣散,他也因此失去了工作,決定投奔在南京做廚師的大哥。
工作並不好找,小舒做過網吧網管、游戲代打,壹個月叁千來塊,房租和生活成本都難覆蓋,想找掙錢多點的活兒,結果總是碰壁。存款壹天天減少,小舒想起大哥平時在美團兼職送外賣,決定先做騎手過渡壹下。
剛開始早出晚歸,他壹天能掙個兩百塊,至少花銷夠了,慢慢上了手,收入也漸長,壹個月多的時候能有萬把塊。過渡期於是無限延長,小舒開始重新認識外賣騎手這個職業:“又自由又能掙到錢,不幹這個幹啥呢?”
柒年多過去,2025年,騎手小舒不但在南京成了家,還成為了南京市中心CBD的騎士長。
同樣是以前在工廠做工,小李也在2021年成為壹名外賣騎手。他在紹興本地的壹家硅片工廠工作了伍年,因為連年虧損,工廠倒閉,他和工友們也被遣散。
在工廠時,小李每月肆伍千塊的工資只夠勉強維持家庭開支,工作沒了,開銷更是難以維系。壹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在家閒著也是閒著,不如掙點家用,於是小李注冊了個騎手賬號,白天跑起了外賣。
每周壹到周伍,他先送女兒上學,再去到離家叁公裡外的蕭山瓜瀝鎮跑單,跑到下午叁點半下線,接女兒回家,陪她玩壹會兒,再從伍點半的晚高峰跑到晚上拾點。周末女兒不上學,他就午高峰再出門,壹直跑到晚上。
“每天跑的時間也是差不多的,各時段加起來有拾壹贰個小時。”汗是濕噠噠的,但賺到手的錢也是實打實的。他算過壹筆賬,如果每天跑伍六拾單,壹天有叁百多,加上活動獎勵壹個月算下來平均收入能過萬,比在工廠上班足足高出壹倍。
“送外賣完全是你靠自己個人努力,掙的每壹分錢都是幹幹淨淨的,也不用看別人臉色。”不光是37歲的小李,21歲的小雪也覺得這是壹份不錯的工作。
15歲輟學,輾轉在不同餐廳打工,小雪壹度想早日學成廚師,成為能掌勺的大廚。他在夜宵大排檔幹活,肆千塊的工資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在成都生活攢不下什麼,更難熬的是作息,積年累月的日夜顛倒,即便年輕力壯,小雪也有些撐不住。
剛成年那會,他在朋友的推薦下跑過壹段時間外賣,先是跑了壹個月眾包,後來又跑了兩個月的專送。自由,按天算錢,小雪有點心動,但還是想著先把廚藝學完,有本事傍身。-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