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1 |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国内市场上60%以上的
人血清白蛋白供应需依赖进口
水稻除了用来吃,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答案是,用来制备药物,甚至人血。更确切一点说,是人血清白蛋白。
这是血浆中最丰富的一种蛋白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化、失血休克等重症,需求量巨大,被誉为“黄金救命药”。
过去,国内市场上60%以上的人血清白蛋白供应需依赖进口,仅靠捐献的血浆,难以满足庞大的需求。
如今,创新药企禾元生物瞄准了这一缺口,它的核心产品正是“稻米造血”,即全球首创的植物源重组人白蛋白。
简单点说,就是用稻米造出来的血来替代人血清白蛋白。
今年7月,禾元生物的植物源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奥福民)获批上市,不过其价格相比市面上的人血白蛋白高出一倍还多。
稻米造的血,凭什么这么贵?
图/视觉中国
稻米血,靠谱吗?
尽管“稻米血”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它和大名鼎鼎的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生长激素一样,都属于重组蛋白类药物概念,都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宿主细胞,表达生产出来的生物药。
根据禾元生物招股书,其攻克了重组人血白蛋白的技术难题,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通过生物技术导入水稻细胞,诱导成完整的稻苗,通过制药车间提取、纯化稻米原料,获得纯度达到或大于99.9999%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技术等角度看,“稻米血”存在许多优势,首先体现在安全性。“植物生产合成的路径,能从根源上规避血源传播病毒(如HBV、HIV)的风险,对免疫缺陷、孕妇等高危人群吸引力更高。”
资料显示,传统血制品往往是将成百上千名献血者的血浆混合后分离制备,这意味着只要有一位献血者存在丙肝或HIV感染,整个批次的产品都可能被污染。
2024年5月,英国一项调查报告公布,20世纪70—80年代约3万名病人在接受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治疗后感染艾滋病和丙型肝炎,导致约3000人死亡。主要原因包括进口自美国的血液制品部分源自囚犯、吸毒者等高风险群体;进口过程中英国方面长期未对有关制品采取检验或消毒措施等。报告还称,这起事件是NHS历史上最严重的医疗事故。
与此同时,我国对这一产品的需求量很大,存在不小的缺口。
人血清白蛋白是血浆中最丰富的一种蛋白质,约占血浆总蛋白的60%,其最重要的生理作用包括维持血液渗透压、运载多种离子、脂质及代谢产物等,能用来挽救休克、大出血、烧伤、低蛋白血症等重症病人的生命,在中风、肝硬化和肾病等疾病中亦有广泛应用。
药智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5年上半年,人血白蛋白在国内公立医疗机构累计销售额约1751亿元,常年蝉联榜首。
然而从2001年起,我国就不再审批新的血制品生产企业。2012年审批政策再度收紧,企业新建浆站需具备包括白蛋白在内的六种核心血液制品生产资质。牌照与浆站的双重稀缺性,导致国内血制品长期供应不足,高度依赖进口。
国投证券研报显示,2013年,进口人血白蛋白的签发批次首次超越了国产,到了2025年上半年,国产白蛋白与进口白蛋白分别获批签发887批次、1723批次,进口占比超60%。-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