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2 | 来源: 上报 | 有2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自川普实施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以来,对等关税对中国出口以及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影响是否显著,是对等关税对中国经济影响效果的重要衡量指标。 中国海关总署在11月7日公布,以美元计价,相较于9月出口年增率为8.3%,中国10月出口年减1.1%,前10个月出口年增率为6.2%,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持续衰退。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前10个月,中国前三大出口市场为东盟、欧盟和美国,中国对东盟出口年增率为14.3%,对欧盟年增率为7.5%,对美国出口则年减17.8%。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持续降低也反映在中国为美国最大进口来源国地位陆续被墨西哥与加拿大超越可以得到验证。
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除了因美国对等关税而受到关注外,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唯有透过出口扩张支撑中国经济成长,否则,中国要达到经济成长率5%左右的目标是非常困难的。
发展内循环仍否成功对中国经济影响甚大
在中国最新公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中,“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官方的目标,在美国自2018年开始以不公平贸易为由对中国加征关税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至今并未改变,对中国的科技也未放松。 就经济目标而言,发展“内循环”与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从十四五规划开始就非常重视的两个政策方向,即使在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中,中国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年增率已呈现连续36个月的衰退。
在中国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中国生产过剩使得厂商必须低价竞争而伤害自身利润的问题进一步扩大。 为此,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也在《求是》杂志中强调整治企业低价无序的内卷式竞争。 近期,中国太阳能厂商为了避免低价竞争,也预计建立一个平台协调产业的生产以避免低价竞争。
无论美国是否开放芯片输中 中国都会做到科技自立自强
其次,科技要自立自强是中国对抗美国科技管制的重要政策。 虽然英伟达等美国厂商持续强调,若禁止美国芯片销售至中国,就会加速中国研发芯片,反而对美国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这样的说法并不合理。 这是因为,只要有市场利可图,中国都会投入大量资源研发芯片,与美国是否放松管制无关。 若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才刚开始,则中国没有理由不自行研发芯片。 进口替代是中国政府一直在做的事,“红色供应链”崛起对各国厂商的影响就是明显的案例,因此,AI芯片的研发与制造也不会例外。 若一国政府将厂商为了维护自身短视利益的说法做为国家政府选择管制或开放的重要依据,就会伤害国家经济的长期利益。
中国唯有透过出口扩张支撑中国经济成长,否则要达到经济成长率5%左右的目标是非常困难的。 (图为上海货柜码头/美联社)
对等关税影响的不会只有中国对美直接出口
最后,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自8月初起才正式实施,在此之前,美国的进口商一定会加速进口,无论是对美出口或绕过第三地出口至美国,这是导致各国对美出口大幅增加的原因。 若未来各国对美国的出口可以持续增加,则只有在市场具成长性高的产业才可能发生。 当各国对美出口因对等关税而降低时,全球贸易应会减缓,贸易参与国的经济成长也会减缓。 以目前中国最大出口市场为例,若美国对东盟国家的洗产地执法取缔趋严,则中国对东盟市场的出口会减少,对中国而言,其除了要面对美国对等关税的直接影响外,也会面临对等关税计划对其主要出口国市场的影响,因此,中国出口的挑战,正要开始。-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