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3 | 来源: 北京日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11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微信公众号发文,介绍了刚入选2025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MIT TR35)亚太区名单、现年33岁的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刘灿。

刘灿 图源: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院官网
据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院官网介绍,刘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基金委优青,主要从事芯片用二维材料制备及光谱学研究。
刘灿高中毕业于河北正定中学,2014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2019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2019年至2022年通过“博新计划”于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2年,博士后出站的她入职中国人民大学,受聘副教授。
2023年,刘灿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4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任课题组长;2025年,破格晋升教授。发表一作/通讯作者论文30余篇,其中包括Science 3篇、Nature子刊9篇。
2025年9月22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MIT Technology Review Innovators Under 35,简称“TR35”)亚太区榜单在上海揭晓。刘灿成功入选,成为中国人民大学首位入选该名单的青年教师。
据介绍,刘灿说自己从小就喜欢物理,“我享受逻辑推导和演算,更享受解开复杂题目后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份对物理的纯粹喜爱,让她在科研路上走得坚定而执着。
对于自己的研究,刘灿是这样形容的:“如果把今天广泛使用的芯片,比作已被精耕到极致的‘硅晶圆土地’,那我的工作,就是去寻找并开垦全新的‘二维晶圆良田’。”
然而,如何将实验室里指甲盖大小的样品,转化为可投入产业应用的高质量、大面积晶圆,是全球科学家面临的共同挑战。在长达数月甚至更久的时间里,她和团队沿用传统方法屡屡受挫。-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