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18 | 来源: 法治日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通通通通撒呼啦”“哩哩哩辣力辣”……天津市河东区某小学生家长李女士发现,自己的孩子最近总是念叨着这些宛如神秘咒语的词汇。经了解,李女士才知道,这些看似无意义的音节,实则是几幅AI生成的动画形象的名字,“Tung Tung Tung Sahur”(音同“通通通通撒呼啦”)是所谓的“木棒人”,“Lirili larlla”(音同“哩哩哩辣力辣”)是“仙人掌象”,“Tralalerotralala”(音同“特拉辣累喽特拉拉辣”)是“耐克鞋鲨鱼”。诸如此类由AI拼接而成的形象还有很多,它们被孩子们统称为“外国山海经”或者“AI山海经”。
“孩子仿佛‘着了魔’,口中时不时蹦出来这些词语,跟他一起玩耍的小朋友们也都如此。这些将毫不相干元素强行拼凑出的怪异形象,为何能在孩子们的圈子里流行起来?”李女士说,“外国山海经”不仅造型诡异,更夹杂不少暴力、血腥词汇和内容,“孩子或许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但会模仿学习,很容易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
《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近期,“外国山海经”“AI山海经”等AI魔改(指利用AI技术对原作品进行大幅或颠覆性改编的行为)内容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甚至渗透到低龄群体中。与此同时,包含血腥暴力、恶搞低俗内容的“邪典动画”也借助AI技术卷土重来。部分经AI魔改后的内容还被制作成商品,在电商平台销量不俗。
漫画:高岳
“外国山海经”成社交密码
今年暑假,山东的韩女士在家休息时,6岁的侄子小宇突然问她:“姑姑,中国也有山海经吗?”这个问题让韩女士一时语塞——小宇的书包上挂着“耐克鞋鲨鱼”挂件,房间里也摆满了各种造型怪异的玩具。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山海经”的概念,竟然是通过这些外来的且由AI生成的产物。
韩女士告诉记者,小宇接触“外国山海经”的主要原因是班级里的流行风潮。“孩子们都在聊这些,他想融入集体,只能主动去了解。”韩女士曾尝试向侄子介绍真正的《山海经》,但小宇并不感兴趣,甚至还说“山海经就是国外的,中国的山海经一点儿也不好看”。
在韩女士看来,短视频平台的推波助澜是导致孩子沉迷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宇平时喜欢的内容都是短视频平台频繁推荐的。受这些内容的影响,小宇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模仿行为,“经常模仿视频里怪异形象的动作,觉得很帅,还会时不时念叨里面的‘咒语’”。
韩女士说,为了纠正孩子的认知,其父母也曾尝试限制小宇刷短视频的时间,刻意引导他观看优质动画,耐心讲解不良内容的危害,但收效甚微。“我能理解他想融入集体的心情,但眼睁睁看着他被这些内容所影响,我真的很着急。”
李女士注意到,很多由AI生成的图片和视频风格诡异,其中不乏“杀死”“烧死”等暴力词汇,以及“用刀砍人”等危险动作。
记者尝试发现,“外国山海经”等AI图片和视频制作流程十分简单。在多款常见的AI视频网站上,用户只需向AI发送基础的人物形象图片,再通过文字描述想要生成的图片内容,发送指令即可获得对应的图片;随后将生成的图片作为关键帧,补充描述两个关键帧之间的画面变化细节,便能快速生成一段动态视频,还可加入音效和背景音乐。
“邪典视频”卷土重来
广东的梁先生有个3岁的女儿,他偶尔会让女儿玩一会儿手机。女儿还不认字,常在短视频平台上刷视频或者动画片。
然而,他最近发现,女儿频繁被短视频平台推送动画风格的“邪典视频”。“这些视频大多是卡通或3D风格,很吸引小孩子,但是却暗藏着很多令人不适的画面。”梁先生举例说,视频中存在残害肢体、角色从高处坠落等血腥场景,甚至有“把自己的眼珠子挖出吃掉”这样的可怕画面。-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