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3-01-17 | 來源: 新華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很難看出這是壹個收養遺棄兒童的地方:居民區寧靜的街道上,5幢獨立房屋並排而立。房子後面是壹大片寬敞的草地和樹林,其間設有壹些供兒童玩耍的娛樂設施和壹個小型籃球場。
這是位於加拿大溫哥華郊外素裡市的“SOS兒童村”,是著名的“國際SOS兒童村”在加拿大的唯壹壹個分支機構。5幢房子內,共有7位代養父母照顧著大約20名遺棄兒童。
在溫哥華所在的BC省,共有1.6萬名兒童因為各種原因而無法跟親生父母住壹起。其中,6000多名兒童被親屬收養,而有9000多名兒童進入社會收養體系。“SOS兒童村”就是這個龐大體系中的壹部分。
記者剛到兒童村時,工作人員特別提醒,考慮到保護孩子們的隱私,記者拍攝畫面中不要出現任何孩子。而當記者拍攝村內由車庫改造成的活動中心外景時,工作人員再次提醒避開壹側的牆壁,因為上面的壁畫中有作畫兒童的簽名。
活動室內是壹個小型會議室,牆角的書架上則放著關於教育和兒童收養的書籍。裡面還有壹個裝飾著各種小工藝品的休息室,以及擺放著多種樂器的音樂教室。兒童村項目總監科麗娜·卡羅爾表示,這是村內的“社區中心”。
據介紹,兒童村除了給兒童提供居所和生活照料外,還提供各種教育和培訓機會,如音樂課堂、生活和社交技能培訓、野營、娛樂和文化學習等,以便為孩子們將來走向社會做准備。兒童村每年的預算為120萬加元(約合763萬元人民幣),資助主要來自社會各界的捐款。
卡羅爾說:“收養所兒童的出路有時挺黯淡的,但如果你問我們這裡任何人的想法,我們無不希望改變這樣的狀況,在兒童村,我們希望看到這些孩子成功,因為我們相信他們都具有成功的能力。”
大多數人都希望收養嬰兒或年齡較小的兒童,因此年齡稍大的兒童在達到法定年齡前平均每名通常會被轉換7個家庭。而年齡稍大的孩子進入兒童村時,也會較難融入壹個新環境。
“你需要了解這些孩子不同的背景,他們曾經被遺棄、被拒絕,跟他們建立壹種信任關系很困難,”卡羅爾說,“但在兒童村,他們可以從身邊具有同樣遭遇的人中獲得壹種心理支持。我們努力在孩子周圍建立起壹個社區,這就是孩子們的家。”
卡羅爾表示,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代養父母每月都會從省政府那裡領取照顧兒童的補貼。在此之前,無論是代養父母還是那些尋求收養兒童的人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查程序,以確保他們具有代養或收養的能力。
按照規定,有代養或收養意願的人首先要和壹名社工見面,討論自己的想法並填寫申請表格。之後的家庭調查環節中,他們被要求提供如醫療記錄、無犯罪證明等諸多詳細信息,與待收養兒童的需求進行配對。配對成功後,兒童開始進入他們的家庭。在頭6個月,社工會至少訪問這些家庭3次,以確保兒童得到了良好的照顧。
卡羅爾說,這些代養或收養父母都是那些願意付出、富有愛心,並且希望能帶給那些不幸的孩子不壹樣人生的人。
作為“SOS兒童村”中為數不多的幾名全職管理人員之壹,卡羅爾說,他們的工資收入遠低於其他行業,但她與她的同事們之所以堅守並熱愛這份工作,完全是出於對那些孩子的愛。-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