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3-02-26 | 來源: 大公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解放軍 | 字體: 小 中 大
霸氣外露的將領!盤點解放軍肆代著名“鷹派”人物(組圖) 鷹派”(War Hawk)壹詞源於美國,直譯為“好戰分子”。後被用來形容那些主張采取強勢外交手段或積極軍事擴張的人士、團體或勢力。許多人壹直避免將這個詞用在自己身上,只有羅援高調表示“欣然接受中國軍中‘鷹派’這個稱號”,“軍人應有自己的語言風格和愛國情懷,軍人都應該是‘鷹派’,這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所在。但我要在前面加壹個定語,就是‘理性’”。
據悉,美國中央情報局將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軍方“鷹派”進行了分代:第壹代以曾任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的李際均中將為代表;第贰代是因《超限戰》而引人側目的喬良、王湘穗;羅援、朱成虎、金壹南等學者型將軍被歸為第叁代;最新壹代則包括了《C型包圍》的作者戴旭及《中國夢——後美國時代的大國思維與戰略定位》作者劉明福等。
李際均生於1934年,哈爾濱人,16歲入伍,次年入朝參戰,擔任過陸軍師長、38集團軍軍長,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是軍界、學術界公認的“儒將”。
1985年,在中央軍委領導下,原為步兵師師長的他設計並建成了中國首個具有立體作戰能力的機械化集團軍,被直接提拔為集團軍軍長。該集團軍在內蒙古成功組織了壹次近似實戰難度的合成作戰演習,《解放軍報》稱“標志著我陸軍已結束單靠步兵決定勝負的歷史,跨入合成作戰時代”。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