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03-28 | 來源: 黨史博覽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毛澤東 | 字體: 小 中 大
核心提示:1979年12月,劉素媛按副連職幹部轉業,分配到北京市。轉業之前對她的結論是:“文化大革命”中犯有嚴重錯誤,並開除了她的黨籍。
本文摘自:《黨史博覽》2002年第7期,作者:耿耿,原題:《劉素媛在毛澤東身邊的壹段經歷(下)》
江青要把歌劇《江姐》全部推翻,另搞壹部作品。空政文工團領導人心惶惶,忐忑不安。劉素媛從武漢傳來了壹個消息:對於《江姐》,毛主席再壹次表示了贊揚和肯定。
1964年12月中旬,江青把牛暢叫到中南海紫光閣,找他談話。
牛暢,山西省壺關縣人,1938年參加革命,1958年任空政歌舞團團長,1960年任空政文公團總團副團長。牛暢和時樂蒙是著名歌劇《王貴與李香香》的曲作者。
江青對牛暢說:“你們團搞的那個歌劇《江姐》,我和主席都看了。主席對這個劇有點意見,說江姐不應該死,應該讓雙槍老太婆帶著游擊隊打進渣滓洞,把江姐救出來。我覺得《江姐》是立意不好。小說《紅岩》突出的是工人,你們的歌劇《江姐》,還有電影《在烈火中永生》,兩個戲都突出了小知識分子,這怎麼行呢?音樂也要改。《江姐》用南方的小調,纏纏綿綿,悲悲切切,能反映革命先烈嗎?應該用河北梆子唱。河北梆子唱起來多麼高亢、激昂!你回去說壹說,《江姐》不要在南方演了,不要再湊熱鬧了!我要重新搞個《紅岩》,京劇全本的。閻肅的歌詞寫得不錯,把他叫來,你把整個創作隊伍都叫來……”
江青要把空政文工團的《江姐》全部推翻,然後另起爐灶,重新拉起壹套班子,另搞壹部作品。
牛暢回來以後,整理了壹個談話既要,上報空軍黨委。
空軍政治部副主任王靜敏是河南洛陽人,看過報告,用河南話嘟噥了幾句:“用河北梆子唱?南方音樂有啥不好?南方也有幾億人口,就不要啦?後來在“文化大革命”中,這幾句話成了他反對江青的壹大罪狀。
作為總團副團長,牛暢當然不願意讓《江姐》被全部推翻。他借口周恩來布置的任務,帶著幾個創作人員去了越南。
江青談話,空政文工團的領導沒敢往下傳達,害怕壹旦透露出去,會引起全團人心大亂。盡管如此,團領導仍人心惶惶,忐忑不安。
就在此時,劉素媛從武漢傳來了壹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對於歌劇《江姐》,毛主席再壹次表示了贊揚和肯定。
1965年3月19日,空政文工團抵達武漢。
壹天晚上,演出結束後,剛卸完妝,有人叫劉素媛接電話。她心想自己在武漢沒有熟人,不知是誰打來的?拿起話筒,壹聽聲音,她高興得差壹點人叫了起來,原來是毛澤東身邊的護士長吳旭君。吳旭君在武漢,那麼,毛澤東肯定也來到武漢了!
“是小劉嗎?吳旭君在電話裡問道。
“是我,你怎麼到武漢來了?”
“主席和我們都在武漢。”
“在哪兒呢?”
“在東湖賓館,主席想見見你。”
不壹會兒,壹輛轎車把劉素媛接到了景色秀麗的東湖。毛澤東見到她很高興,叫她講壹講這些日子在上海、廣州、深圳,武漢演出《江姐》時觀眾的反映。
劉素媛說:“觀眾反應非常強烈。當看到江姐壯烈犧牲時,許多觀眾都忍不住哭了。戲演完了,群眾圍著舞台,都不願意走。”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