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06-11-07 | 来源: 文学城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亲子心得 | 字体: 小 中 大
“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的君子读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
这是在中国流传已久的一个贴子-是真的纸贴,不是网络贴,谁家有孩子闹夜,便将这段子写纸上,贴在闹市之中,希望读的人多了,老天开眼,让宝宝睡个好觉,当然,让大人也喘口气。我最后一次读到这个贴是2003年回国时电线杆上看见的,当时觉得非常好笑,什么时代了,竟然还有人信这个!
后来,宝宝来了,我终于明白,宝宝的哭声是可以深入到妈妈的每一根末梢神经地,是可以将一家人弄得鸡犬不宁地,那时候还管什么科学不科学,只要能让孩子不哭,啥招数都愿意试了。
可我们毕竟不能真的依赖这个,而且就是有一千个妈妈告诉你,孩子不会老这样的,经过一段时间他们会好起来的,你还是半信半疑,觉得那哭得惊天动地的小毛头会永远这么哭下去,你试验了所有的高招都无可奈何,你会被他的哭声逼疯的,你会忍不住将他一把丢到窗户外面去的。
我猜很多妈妈都这么过来的。
记得一个家访的护士说,当年她的第一个孩子哭夜,两口子怎么也安抚不了,做父亲的不由高声问,孩子妈,宝宝怎么还哭啊,护士说她以更高的声音回答:孩儿对我“说”的一切你都听见了,“How do I know better than you why he is crying?”,可孩子爸和其他人都认定,你是做妈妈的,你当然知道如何安抚你的孩子。
不,我不知道,孩子和孩子不一样,妈妈和妈妈不一样,专家和专家也不一样,众说纷纭,信息爆炸,做妈妈的真是左右为难,无所适从。
比如,孩子睡觉,是训是不训,是抱是不抱,是同床睡是不同床睡,是吃奶睡是不吃奶睡,是给安慰奶嘴是不给安慰奶嘴,要问起经验教训,要查起文章观点,保证你可以找到N多的答案,到头来,做妈妈的最终只有“摸着石头过河,跟着感觉走”,找个方法先试着再说。
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宝宝适应这个世界和你适应宝宝的过程,没有什么是可以预先设定的,最终,你总会找到最适合你和宝宝的方法,其实,宝宝的成长比你想象的要快得多,也许不久你就会感叹,要是宝宝还是那个抱在怀里的小毛头就好了。
回到睡觉问题,说说我的经历,我们家的tt还在月子里时他爸就企图训练他睡觉,但被我听不下去哭声而结束。我妈来后很反对让宝宝哭的法子,主要因为我小时候她就让我拼命哭过,而她认为我的“情感淡漠”(嗯,不知是否属实)就是这么来的。因此她总是抱着唱着哄宝宝睡觉,而且一定要等他深睡眠时才放下,家访护士之一很反对这种做法,说会惯坏孩子,可我也受不了宝宝的哭,所以我带时也经常抱着哄着让他睡,但一般在他刚入睡就放床上,如果离开又哭,就回去再拍,最多不让他哭超过5分钟,直到他睡着。有时这样反复要有半个钟头,所以确实有些累。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