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0-27 | 来源: 星岛日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本报记者张文慈报道
华语服务少 床位极不足
卑诗列治文市一位74岁华裔阿兹海默症患者,几年来都由65岁妻子照顾,轮候逾两年,才等到一个远在三角洲市的长期护理床位。据本报了解,脑退化症患者想入住温市华语护理院,难若登天;有团体指,卑诗长期护理床位严重不足,轮候时间过长,省府应设法解决,以免患者及家人更受折腾。
在卑诗阿兹海默协会(Alzheimer Society BC)华人资源中心教育主任林黎彩铃安排下,患者司徒先生的妻子日前接受《星岛日报》记者电话专访。她表示,6年前即司徒先生68岁时,确诊患上阿兹海默症,如今已是重度患者,生活上无法自理;他最近刚入住护理院,接受专人全天候照顾。可是入住地点远离原本家居城市,年迈妻子终日奔走於途。
住院月费达5千元 爱妻每天送中餐
司徒太太说,这几年来她一直亲自照顾丈夫;司徒先生最初不时外出迷路,令她神经衰弱常失眠。近两年,丈夫更是大小便失禁、关节无法弯曲,加上体重140多磅,令她根本照顾不来:「先生的大小便失禁时,我想帮他翻个身、换洗都没力气。」
她说,虽然丈夫懂英文,但他喜欢中式饮食,因此一直希望入住专责照顾这类病者的温市李国贤护理安老院。无奈轮候者极多,就退而求其次,申请入住列治文的长期护理安老院,没想到同样一位难求。直到两个月前,温哥华沿岸卫生局(简称VCH)购入三角洲安老院Delta View Habilitation Centre的6个床位,司徒先生获通知可搬进该中心。
司徒太太说:「幸好我懂得开车,每天为先生送中式午餐,否则不会同意他入住三角洲安老院。」该安老院月费高达5,000元,即使有些省府补贴,司徒太太每月还要自付1,400多元,负担不轻。她说:「好在两个已成家儿子答应分担,否则我实在吃不消。」
据满地可银行(BMO)一份调查报告,因政府医疗护理和退休养老计划资金不足,每10个加拿大人中,就有7人须自掏腰包,为家中长者护理服务埋单。
华埠李国贤护理院 须轮候两三年
李国贤护理安老院院长蔡梁洁明向《星岛日报》记者证实,目前没有空置床位,轮候时间需两三年。她说:「很多华裔患者语言能力退化,如果又不懂英语,就将面对双重困难。省府应该增加中文长者护理院床位。」
蔡梁洁明说,对长者而言,最理想情况是接受家居护理服务,如果实在有需要,才转送护理院。据了解,卑诗长者可向省府申请支付高达每周28小时的护理津贴,但审批极严格。
林黎彩铃透露,因护理院床位不足,有病患被家人以其他紧急疾病为由,直接送去医院看急诊,但这并非护理患者好地方。两年前,患阿兹海默症的前本拿比市议员伊文斯(Douglas Evans)散步时走失,後送往本拿比医院(Burnaby Hospital),却在住院期间健康恶化。她的女儿批评卑诗护理资源匮乏,希望省府学习荷兰经验(详另文)。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Canada)指, 2008年加国脑退化症病患约40万人,料30年後逾100万人,等於由每5分钟新增一病例,加速至每2分钟就多出一病例。面对该症患者孔急需要,增加护理资源实刻不容缓。-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