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1-20 |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中国或已掉入“低生育率陷阱”
人口数量依然是世界第一的中国,正在经历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
0~14岁青少年迅速减少,60岁以上老龄人口加速增多,出生性别比达到118∶100的超常状态,劳动年龄人口正在持续老化并且已经在2012年出现净减少……这些变化正在并且将会更加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过去数十年里,中国可以说是充分品尝了人口红利的甜头。GDP增长的28%来自人口红利。但人口红利不是永远存在的。面对即将消失的红利盛宴,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口负债,中国将如何应对,来确保经济列车继续保持相当的速度?人口红利的消失不可避免,人口负债的到来同样不可避免,在低生育率已经持续了十几年之后,生育政策应该做怎样的调整,以延长红利期,推迟负债期的到来?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面临的一个危机,而低生育率陷阱,中国是站在边缘还是已经掉入?日前,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口学者陈友华向《第一财经日报》阐述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2035年后可能面临“人口负债”
第一财经日报:关于人口红利这个窗口期,学者有不同判断。有认为2013年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有的则认为还要延续一段时间。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陈友华:不同年龄人口的社会经济意义是很不一样的。过去我们主要研究人口数量,特别是劳动力数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不仅人口数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也会带来这样那样的影响。人口红利就是考察人口结构本身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一个指标。
所谓人口红利,就是人口负担轻,劳动成果有很多,不是被消费掉,而是被积存下来,成为收入,成为储蓄,变成投资,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按照我 2005年的估算,当总抚养系数【指人口中处于被供养年龄(一般指15岁以下和64岁以上)的人口与处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的比】低于53%时 (65岁为老年起点),这时人口负担较轻,处在人口红利时期。
中国大约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人口红利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红利由少到多,也就是说人口红利逐渐增多,2013年前后处在人口红利最为丰厚的时期,此后,不是人口红利结束,而是人口红利逐渐减少,大约在2030年前后将完全消失,进入人口盈亏平衡时期,但历时很短,大概在本世纪 30年代中后期进入人口负债时期。由此可见,中国的人口红利还将持续10多年时间。
每一个实际人口的背后都有一个理想类型----生命表(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人口生存死亡规律的调查统计表)人口,而生命表人口的总抚养比处在适度的水平,此时既不存在人口红利,也不存在人口负债。实际人口的总抚养比明显高于或低于其理想人口的总抚养比时,就存在人口红利或人口负债。
目前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与1957年瑞典的平均预期寿命差不多。因此,我们计算了瑞典1957年的生命表人口的总抚养比,将总抚养比的上下 5%范围内视作人口盈亏平衡区域,超过5%视作人口负债,而低于5%时即为人口红利。据此我们计算得到当总抚养比低于53%时即为人口红利,而高于59% 时即为人口负债,而总抚养比介于53%至59%之间即为人口盈亏平衡区域。
日报:你认为中国在哪个时间点会进入负债期?人口负债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陈友华:中国大概在2035年后就要进入人口负债期。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产生的根源在于现代人口转变。人口负债是由于生育率与死亡率的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所引起的,即由少子老龄化引起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