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1-22 | 來源: 魯燦博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香港 | 字體: 小 中 大
壹批號稱是網上招集的蒙面人士,突然在18日晚及19日凌晨強力沖擊象征香港法治的立法會大樓,動用攔路用的水泥地磚、攔路鐵馬等狂砸立法會玻璃門並導致多處嚴重損毀。頗為奇特的是,原本推動“占領中環”行動的兩位反對派議員以及主導占領行動的所謂學生領袖,都異口同聲地與這批忽來忽去的蒙面人即時劃清界線;反對派立法會議員更馬上召開集體記者會,則對事件提出強烈讉責。這些暴力占領行動的推動者和實施者,竟然都在力證自己是秉持和平、反對暴力的,似乎以為這樣就可以把他們給香港社會留下的暴力印記壹筆勾銷,理直氣壯地想要搖身壹變把自己塑造成“溫和理性”甚至“維護法治”的正面形象。
由於這些蒙面人的行為詭異,突然沖擊立法會的理由根本不成立,積極推動占領行動的反對派議員和正在實施占領行動的“學生政客”又急急忙忙地搶占“和平抗爭”的道德高地,整個事件可以說是頗不尋常,值得關注香港問題的人們深思。
顯然,外國勢力籌劃並支持香港激進反對派實施的占領行動, 50多天來給香港社會產生了重大沖擊,港人普遍對反對派破壞香港引以為傲的法治深表擔憂,對數拾年未有的街頭政治流血沖突深感震驚,對藐視法律貶低政府的言行深為不安。
面對香港社會日益加強的不滿,激進反對派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從“占領區”撤出已經是壹個必然的結果而不是選擇。在港人普遍期盼盡快清場的當下,壹批來歷不明的蒙面人竟然響應虛假的“號召”就糾集數拾人打砸象征法治的立法會,執意打破相當堅固的玻璃門,兩位在場的反對派議員與兩個作為占領行動中堅的學生組織的領導者,竟然都表示對這些蒙面人的行動並不知情,堪稱咄咄怪事。“學生領袖”表示:“他們並不理解這次行動的意義”;其中壹位反對派議員說,蒙面人群體沖擊立法會的所謂“議題”根本沒有排入19日的立法會檔期。就是說,這批蒙面人沒有找好借口就倉促上陣,。顯然,他們的目的並非如他們所說的是為了某個法律條款的審議,而是要制造某種政治效應。
既然激進反對派議員和激進學生組織領導者都及時表示與這批忽來忽去的蒙面人並無瓜葛,那麼,誰是主謀?
這批忽來忽去的蒙面人據稱是通過網絡號召而來,很明顯是壹個不想讓港人鎖定肇事者、責任人的借口。那麼,他們在遮掩什麼?
從這些蒙面人的沖擊手法以及對抗警方的物資准備來看,這不可能是壹個沒有組織者的“自發行動” 那麼他們突然爆發的暴力沖擊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
很明顯,在占領行動鬧得香港天怒人怨的今天,最為焦慮的絕對不會是北京,因為北京從壹開始就與具體的沖突保持距離;也不會是特區政府,因為主流民意反對占領行動,禁止令也在落實之中,特區政府根本不必通過激化矛盾的方式驅除占領者。那麼,最為焦慮的,就是那些籌劃” “占領中環”行動卻至今未能通過占領行動收獲政治成果的激進反對派以及學生政客,當然還包括他們背後的外國反華勢力。
首先,由香港反對派籌劃良久的“占領中環”行動,原本的組織者被突然發生的占領行動打了個措手不及;而反對派的街頭政治人物被更激進的學聯和學民思潮邊緣化,在這場帶有顏色革命性質的占領運動中變得無足輕重。
其次,少數學生政客在此次占領行動中以其幼稚與魯莽成功壓抑了傳統反對派政客的光芒,似乎成功塑造了反對派政治力量的新星;但是幼稚與魯莽只能在沖突中展示火花,而包括知識、經驗在內的實力缺陷,卻使他們無法獲得理性群體的呼應,也根本無力在香港社會點燃燎原之火。
第叁,此次運動已經注定不可能達到外國勢力支持的激進反對派的預設目的,但是占領運動之初外國勢力為了迅速達成政治目標而不惜損毀反對派在香港的政治生存土壤,采取讓港人難以接受的過激方式推高沖突烈度,這種相當魯莽的操作,隨著占領行動受到主流社會的普遍反對,讓包括激進反對派在內的香港反對派,形象和威望大大受損。-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