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1-22 | 來源: 新京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近來,科幻電影《星際穿越》熱映,其走紅指數堪稱現象級,無論理科男還是文藝女,見面或是網絡社交言必稱“蟲洞”、“伍維空間”。《星際穿越》名利雙收,除了名導名演和炫目特技外,影片借助宇宙航天這些高大上的概念,擊中了觀眾獵奇的欲望。
雖然包括著名天體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在內的數位學者都對《星際穿越》點贊,但觀眾還是從這部“燒腦”大片中找到不少吐槽點。《星際穿越》所描繪的宇宙畫面、地球末日危機以及人類探索星空的能力,有多少符合科學與現實。人類要做到星際穿越,還有多遙遠?
《星際穿越》槽點頻頻
17日,媒體人孫瑩坐了拾幾小時飛機回國後,第壹件事就是去電影院看《星際穿越》。
孫瑩說,“朋友圈已經被《星際穿越》刷屏了。”現在只有兩種人:看過《星際穿越》和沒有看過《星際穿越》的。“這下終於不怕被劇透了。”
在以“文藝”著稱的豆瓣影評主頁,“最受歡迎的影評”中,幾乎完全被《星際穿越》占據,教文藝青年如何在不懂物理學的前提下看懂這部電影;在主打科技的果殼網上,蟲洞、黑洞、時空穿梭……《星際穿越》的每壹主題下吸引了大量討論。
對於《星際穿越》,不同的群體有著不同的關注點和解讀:科幻迷們關注《星際穿越》的理論是否站得住腳,電影裡面有哪些科學錯誤?穿過黑洞是如何生存的?文藝青年看完則會會心壹笑:原來宇宙的終極答案,是愛啊!
中國科幻作家們也加入了討論陣營:《叁體》作者劉慈欣地處偏僻的山西娘子關,“壹路跋涉走進了電影院。”看完之後他覺得,《星際穿越》是部比較好的科幻片,不過也沒有人們推崇得那麼高。但他也直言,有些地方“沒看懂”。另壹位科幻作家韓松第壹時間發了“觀後感”,他從中看到了國外的創造力和建構力,這令他感到“自卑”。
如果你以為這種討論熱潮僅是中國獨有,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在國外,《星際穿越》所引發的討論熱度,比國內有過之無不及。
在美國,隸屬於全世界最大博物館體系史密森尼學會的《史密森尼》雜志就發問:《星際穿越》裡的宇航員,能活著穿過蟲洞嗎?最前沿的科技網站“連線”也向觀眾科普:物理學中的黑洞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無論是在電影圈、還是評論圈,抑或是觀眾群裡,《星際穿越》都吸引了非常多的討論。”影評人木易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說,《星際穿越》形成了壹種現象。電影放映後,隨著各種口碑相傳,各類“史上最牛”、“燒腦”、“震撼”、“長跪不起”等標簽,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沙塵遮天切中當下現實-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