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1-24 | 來源: 嘉崎博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共改革派元老,前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田紀雲與其夫人李英華都出生於革命家庭,兩人從學生時代相識,壹起經歷了抗日戰爭、國共內戰以及中共建政之後的各個時期。李英華曾任中國建設銀行總行財會部處長、副主任等職務。2014年5月李英華去世,5個月後,田紀雲撰文回憶了與夫人相依為命,患難與共的66年。在文中,田紀雲說:“英華為人拾分低調,在我擔任國家領導人後,從不給我找任何麻煩,也從不出頭露面。有時同老友壹塊吃頓飯,她都坐得遠遠的,從不與我坐在壹起。”“英華對我們田家的最大貢獻是為田家養育了肆個子女,讓田家後繼有人。”“肆個孩子老大(女)下過鄉當知青、當過兵,老贰(女)當過知青也當過工人,老叁(男)當過兵又當過工人,老肆(男)文革後期直接當了工人。都是靠自己的勤奮工作生活。我和英華從未利用自己的權力和影響為子女謀取任何好處。”本文原載2014年11月24日共識網,原題為《田紀雲:懷念老伴英華》。
田紀雲同李英華婚後第壹張照片,1949年2月攝於菏澤
田紀雲全家福,1975年春節攝於肆川成都
我的終身老伴英華辭世已經伍個多月了,但我對她的思念卻有增無減。她的音容笑貌、她的高尚美德、她對家庭的無私奉獻,特別是對黨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時刻在我腦海中盤旋,難以忘卻。
我與英華相識柒拾年,共同生活六拾六年,我們經歷了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解放戰爭的全過程,以及建國後的各個時期。我們南征北戰不分離,風吹浪打不動搖,相依為命,患難與共。
相同的青少年時期
英華同我壹樣出身革命家庭,拾贰歲就參加革命工作,後被抗日政府保送抗屬小學、抗日中學學習。我們所在的冀魯豫第叁抗日中學,無論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都處在魯西南游擊區,在環境相對穩定時就學習,無非是聽聽報告,發點教材,自己學習。壹打起仗來就以支援前線搞戰勤工作為主。男孩主要從事為前線押運糧草,征收公糧,帶擔架隊等。女孩主要從事宣傳群眾,動員群眾的工作,叁中有個文工團,英華是這個文工團的重要成員之壹,在當時解放區經常演出的“血淚仇”“模范家庭”等話劇中,她都扮演重要角色。與她同時扮演重要角色的幾位老同學、老太太都還健在。-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