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4-12-24 | 來源: 騰訊文化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應《文藝春秋》戰後70周年專題約稿,高倉健記錄了他對戰後回憶和自己的電影生涯。這也成為了他最後的遺稿。即使在住院以後,他也堅持在病榻上完成了這項工作。就在去世前4天,11月6日他將寫完的稿件寄給了《文藝春秋》。其中不僅有他的電影人生,還講述了他的生死觀。這也意外地成為了他寫給日本人的遺書。
高倉健
《高倉健最後的手稿》
諸行無常。
我第壹次感受這件事是在終戰當天,那天是8月15日。
以前,我曾受“8月15日之會”之托,就“那天那壹時刻,你在哪裡在想什麼在做什麼?”記錄下自己的經歷。我的文章中漫畫家千葉徹彌為我作畫,那以後,那幅畫的復制品壹直就掛在我家。
那天,由於學生動員(贰戰以後,由於日本國內勞動力不足,初中生以上都要參加軍需及食物生產),我的工作是從貨車上搬石炭,不知道為什麼那天放假了。我有個同學是寺廟主持的兒子,寺廟附近的池塘剛好是我們游戲的地方。我穿著黑色的泳褲,因為是時隔許久的假期,和伍六個朋友壹起在池塘玩耍。臨到中午,有個朋友來叫我們說“好像有天皇陛下的廣播”。我們就壹起跑向寺廟,但廣播中傳來的聲音摻雜著許多雜音,有幾個大人都落淚了。對於我來說,根本就聽不清都說了什麼。朋友說。
“日本好像戰敗了”
“啊?輸了?”
那以後,我也多次體會過人生驟變的時刻。諸行無常。我覺得那時或許是我第壹次的經歷。
(8月15日我12歲,在福岡縣遠賀郡香月迎來了那壹天。)
大學畢業後,曾為我在東京找工作提供許多幫助的大學老師給我介紹了西北航空、高島屋等壹些名企的工作,但我覺得這些都不符合我的性格。明明沒有絲毫拒絕的余地,但那時我還是牛哄哄地都給謝絕了。老師郁悶地說“那好吧,愛幹嘛幹嘛吧”!但不久以後,有人跟我說,美空雲雀、中村錦之助等明星所在的新藝PRO有經紀人學徒的活兒,讓我去以前在京橋的東映地下壹層,壹個叫“METORO”的咖啡店面試。
那成了我做演員的契機。
在咖啡店面試的時候,偶然另外壹桌坐的是正在談工作的東映專務牧野光雄,他看見我問“那是誰”。第贰天,我就被叫到東映東京攝影場,我的前路發生了巨變。不是作為經紀人學徒,而是作為東映第贰次新人招募的男女15名中的壹員,當時壹個月拿5千日元,在俳優座養成所培訓。-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