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04-21 | 来源: 星岛日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本报讯
商场、美食、电影……「一站式购物」已经成为都市人最熟悉不过的生活方式之一。其实,这背後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金矿,最成功的经营者,甚至会成为一国首富,施至成就是成功者之一。知情人透露,施至成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事慢半拍」。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做事都要停三停,不要求快,要求稳。」
施至成祖籍福建晋江,1925年出生在晋江龙湖洪溪村,父母早年去菲律宾做生意。《楚天金报》报道,1936年,不满12岁的施至成坐船漂洋过海,到菲律宾马尼拉找父母。当时,一家人十分困顿,父母用全部积蓄开了间小杂货铺,卖蔬菜、乾货和日用品。这种杂货铺被当地华人称为「菜仔店」,十分窄小。每天晚上,施至成必须先清理好柜台才能腾出地方睡觉。
初到菲律宾时,施至成一边读书一边工作,心里想的主要还是帮助父亲维持家计。可不久,二战爆发,小杂货铺遭到毁灭性破坏。父亲无奈之下回中国,施至成却选择继续留在菲律宾。
为了完成学业,他想方设法谋生,除了继续卖食杂,还在鞋店里当学徒,甚至做了一段时间鞋匠。22岁时,施至成大学毕业了。当时二战刚刚结束,物质生活非常匮乏,很多菲律宾人没有鞋穿。施至成注意到这一点後,便在卖食杂的同时卖鞋,没想到生意愈来愈好。从此,他开始涉足鞋店生意,到1948年末,他已经成了一家大鞋店的合伙人。施至成对鞋子生意很有兴趣和感情,这也是他後来的购物中心一直叫作「鞋庄」(SM,英文SHOEMART的缩写)的原因之一。事业初期,施至成到处寻找货源,足迹遍布欧美。20世纪50年代只有螺旋桨飞机,去一次美国要颠簸40个小时,施至成经常飞往美国波士顿和纽约取经,研究怎样提高鞋子产量、设计出更好的款式,并观察当地人如何做生意。1958年,施至成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开设了第一家「鞋庄」。
随後,美国开始出现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超级商场,这种新的经营形式对施至成有很大启发,他逐渐对零售业产生了兴趣。1972年,在经营了多年鞋店生意之後,施至成在原有基础上扩张,在马尼拉开设了第一家百货商场。
有了商场,施至成又想开综合性的大型购物中心。1985年,他的第一家「鞋庄」购物商场终於开业。在取得成功後,他在首都地区购买大片土地,建立起一个又一个购物中心,他的企业也开始从单纯的零售逐渐转向房地产开发和购物中心管理。随後,施至成又开始推广「一站式」购物体验,并将购物中心出租,获取巨大利润。-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