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04-30 | 来源: 凤凰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最近,有一篇《“打虎”中屡次反转的庆亲王》的文章提出,庆亲王因贪腐饱受诟病,行政能力也不出色,但是,慈禧看中他政治上的“忠诚可靠”。“老庆‘大事不糊涂’,他做事‘荣辱忽焉,皆在圣意’。在关键时刻,总能坚定地选择站在太后一边”,因此,慈禧对庆亲王的贪腐眼开眼闭,最后让他有机会断送了满清政权。
读这样的文章,难免让人心生疑惑。文章显然是从庆亲王贪腐损害清王朝的根本利益来立论的。然而,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历史上出了庆亲王这样的人物,加速腐朽不堪的清王朝灭亡,中国得以朝前发展,这不是一件好事吗?再说,清王朝的根本利益不就是慈禧的利益吗?慈禧容忍庆亲王的贪腐,对我们今天认识腐败,意义到底又在哪里呢?
历史的类比难以为我们今天从理论上认识腐败的权力逻辑提供帮助,而国外学界一些现有的腐败研究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一逻辑,也让我们能更好地看清晚清或其他特定环境下腐败的一些共同特点。在这些理论中,有一种叫“主管-代理困境”(principal-agentdilemma)的解释模式。
一 反腐败的“主管-代理困境”
“主管-代理困境”是美国政治学家爱德华.班菲尔德(EdwardC. Banfield)在《政府组织中的腐败特征》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后经其他研究者的调整或扩充,成为分析腐败和反腐的一个常用模式。这个分析模式被用于多种不同的主管-代理关系,如公司经理(代理)与股份持有人(主管)、非民主制度中的任命官员(代理)与高层统治者(主管)、民主制度中的当选官员(代理)与选民(主管)等等。
“主管-代理困境”是一种从利益和功利关系来分析腐败或反腐的方式。在慈禧与庆亲王的关系中,慈禧是“主管”,庆亲王是“代理”。代理是替主管办事的,但是,代理经常以自己的利益而非主管的利益为优先。主管与代理不仅利益不同,而且信息也不对等。代理很清楚自己是在为什么目的办事,但是主管却不总是能确定代理在为自己的利益办事。所以主管经常是既要利用代理,但却又不能对他完全放心。
美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学者罗伯特·克里加德(RobertKlitgaard)在《遏制腐败》一书中指出,用主管-代理困境分析腐败是基于这样一种基本的自私人性考量:“代理如果觉得腐败对自己利大于弊,他就会腐败”。腐败是一种个人对利害权衡的结果。一个官员有腐败(受贿)或不腐败的选择。如果不腐败,他能得到一份回报(工资收入和待遇),他还能享有清廉的道德满足。如果腐败,他可以从受贿捞到油水(油水当然有大有小),但也冒着因贪腐败露而丢官的风险。而且,他还得为贪腐付出道德恶名的代价。
克里加德指出,贪腐者愿意冒什么风险或付出什么道德代价,取决于他的道德和文化标准,也取决于“他的同伴或同事是怎么做的,……他如果身处于腐败文化之中,又不择手段,那么,腐败的道德代价对他来说可以接近于零”。也就是说,他根本不会在乎什么恶名不恶名。腐败的官员往往把贪腐败露和被惩处当作最大的危险和代价,惩处可能包括丢掉薪俸或工作、名誉扫地等等。决定一个官员不贪腐的经常不是道德觉悟,而是“得不偿失”的利益考量,这是“代理”对腐败问题的基本思考方式。
然而,“主管”一方对待腐败则另有其他考量因素。首先,主管必须尽可能真实地了解代理究竟是在尽力为自己办事,还是在暗中谋取私利。代理谋取私利有时会给主管带来“负外部效应”(negativeexternalities),使主管的利益“受损”。严重的受损会令主管威信扫地、损失进项、无法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拔,乃至丧失政权(亡党亡国)等等。克里加德指出:“如果在现实生活里存在腐败,那么主管便无法断定代理所做的事情有多少是为他在尽力。要更好地弄清楚代理到底在干什么,主管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这就有了主管-代理困境的第二个的问题:他们所掌握的情况信息是不对等的。主管不能相信代理所说的话,因为代理会谋取私利而误导或隐瞒主管。越是能力强的代理越是有可能这么做,巨贪的官员经常是一些能吏。主管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在任用代理时必须随时在要“诚实”一些还是要“能干”一些之间进行权衡。主管有自己的权力利益,为了稳固权力,他需要反腐。但是,他真正在意的并不是官员的道德纯洁,而是保证自己的统治利益。克里加德指出,只要官员腐败不直接有损于主管的统治权力利益,主管所做的无非只是根据具体形势需要,调整“最佳代理办事行为和最合适程度腐败行为”之间的孰轻孰重。
慈禧和庆亲王之间的主管-代理困境是很明显的。慈禧需要庆亲王,庆亲王做事“荣辱忽焉,皆在圣意”,在关键时刻,总能坚定地选择站在慈禧一边,无论发生什么坏事,庆亲王总是为撇清慈禧与坏事的责任而效力。慈禧因此可以容忍庆亲王的适度腐败。只是在庆亲王“最佳代理办事行为和最合适程度腐败行为”之间的平衡被破坏,损及大清国(也就是慈禧)的根本利益时,慈禧才会对他反腐。例如,庆亲王将120万两黄金送往东交民巷英资汇丰银行存放,御史蒋式瑆得知后,上奏朝廷,还捅给了报馆,事情闹大了,有损于大清王朝的统治权威,慈禧于是下令调查。又例如,段芝贵以重金购得歌女梁翠喜献给庆亲王之子载振,后又向庆亲王本人巨额献金,买官当上黑龙江巡抚。御史赵启霖闻讯后,上奏弹劾。这事也损及大清国的颜面,慈禧这才下令调查。庆亲王不是慈禧的政敌,慈禧还用得着庆亲王。所以,她对庆亲王的反腐只是做给旁人看的,当然,也是在提醒庆亲王,不要忘记谁是主管,谁是代理,也不要以为主管和代理的信息不对等就放肆胡来,毕竟还有言官御史会向她这个主管随时报告。-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