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09-09 | 來源: 華爾街見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理財新聞 | 字體: 小 中 大
自上月24日黑色星期壹重挫8.49%後,中國股市震蕩不斷,昨日滬指就在接近午盤時跌逾1%後尾盤爆發,收漲近4.8%。但海外投資者將這類震蕩視為投資中國公司的機會,買入其看好板塊的港股和美股,而且有開始抄底A股的跡象。
在滬指較今年6月高位跌去40%以後,多位海外基金經理仍在尋找中國經濟轉型帶來的機會,投資會因轉型受益的保險、醫療保健、食品及科技類公司,中移動港股、騰訊港股、阿裡巴巴美股和百度美股、中國政府債券都是他們的投資對象。
比如管理逾3000億美元資產的投資管理機構Macquarie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亞洲股票主管Samuel Le Cornu,他看好中國中產階級壯大帶來的收益,因此建議首選中國太平洋保險港股等中國保險企業的股票。太平洋保險的港股在近期下跌行情中跌去35%。
昨日除了滬指尾盤大爆發,港股也在尾盤急升逾840點,收漲逾3%,結束肆連陰。《證券時報》發現,A股和港股齊現強勢帶動了滬港通交投。以上《華爾街日報》圖表展示了通過滬港通機制流入和流出中國股市的資金規模,如圖所示,外資在大規模撤資後又在大批回流中國股市。
《證券時報》統計,上月24日至昨日拾個交易日內,資金淨流入和淨流出滬股通的時間相當,但淨流入資金合計逾人民幣300億元,遠高於不足80億元的淨流出規模。在上月26日滬指創近期新低當天,滬港通淨流入75億元。業內人士分析這些數據稱:“似乎近期每逢A股大跌,都有外圍資金借道滬港通大舉介入A股。”
上月末,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在華爾街見聞發表評論認為,近期A股大跌的根本原因是資產高估值加杠杆,與查配資、陰謀論等無關。現在兩融降到1.2萬億,正進入安全區間,已經沒有過度悲觀的必要,當前市場缺的不是資金,是信心。當前的關鍵不是放水降低無風險利率,而是改革提升風險偏好。
昨日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午後A股大反彈時援引高盛分析師估算稱,今年6月以來“國家隊”斥資人民幣1.5萬億元買入A股。昨日稍早,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中國1.2萬億元專項建設債券中的第壹批投資項目確定完畢。
《證券時報》報道則是提到,國聯證券研究員陳曉認為,在國家政策支持和“國家隊”真金白銀入市的正面影響下,大盤到了壹個相對階段性底部區域,但從成交量可以看出,目前市場整體弱勢格局沒有改變。-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