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10-16 | 來源: 今日新聞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去年曾引發全國現象級討論的文藝工作座談會在壹年後的2015年10月14日再度占領各大媒體的頭條,這壹次是公開了習近平在座談會上長達1.4萬多字的發言稿,隨後各類解讀即刻紛紛而動。習近平提到,“‘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衡量壹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很多網友注意到,習近平除了直陳當前文藝事業中的弊病,“創作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無疑也是這次講話的重點之壹。政知局梳理發現,事實上,柒常委在調研中都曾為他們眼中的“好作品”列出標准。
習近平眼中的好作品需要符合什麼樣的條件呢?文藝座談會現場,他給出了這樣的答案----精品之所以“精”,就在於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福樓拜說,寫《包法利夫人》“有壹頁就寫了5天”,“客店這壹節也許得寫3個月”。曹雪芹寫《紅樓夢》“披閱拾載,增刪伍次”。正是有了這種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好的文藝作品才能打造出來。此外,打動習近平的作品還離不開對“創新”贰字的追求。“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創新是文藝的生命。文藝創作中出現的壹些問題,同創新能力不足很有關系。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就多處講到,作家詩人要隨著時代生活創新,以自己的藝術個性進行創新。”
“我網購過,最近還買過幾本書。”2015年3月15日上午,拾贰屆全國人大叁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李克強爽朗笑答記者提問。隨後,他解讀“全民閱讀”連續兩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既是吸納了各方建議,也來自於自身愛書的情懷。李克強在其曾主政過的河南,也留下了壹段“書緣”,公開報道顯示,他曾多次前往河南省新華書店圖書批銷中心尋找好作品。李克強停留最多的地方依次是經濟類、管理類、外語類、哲學類的書架。
2004年7月27日,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張德江來到廣東美術館,參觀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周年廣東省美術作品展覽”。公開報道顯示,這些作品既反映出傳統美術向現代轉型的特點,又體現出中華民族文化和嶺南文化的特色。-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