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11-02 | 來源: 讀壹遍博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國開放全面贰孩政策出台,搶過伍中其他所有改革方案的風頭,成為各界熱議的焦點。評論人士的觀點林林總總,而《財新網》專欄作家張晉蜀將其與前不久“禁止妄議中央大政方針”的事情結合起來看,頗值得玩味。現引原文如下:
贰孩政策壹出台,便引發段子無數。偶等既然不能承蒙政策的雨露恩澤,也就不湊這個熱鬧了。倒是無厘頭地想到了“妄議”---- 你說這“寧可血流成河不可超生壹個”本乃基本國策,這些年來要不是黃文政、梁建章之流不遺余力地“妄議”計劃生育的大政方針,滴水穿石,繩鋸木斷,蟻穴潰堤,哪有今天的人口政策急轉彎?
話又說回來了,這“妄議”究竟是個啥意思?子曰“言不順則事不成”,意思說不通,咋個全黨貫徹執行法?俺北大學語言出身,本能地把所有問題都看成是語言的問題,往往通過翻譯來揣摩聖意,妄議咱是不敢了,妄“譯”總還是可以的吧?那好,“妄議”英文咋說?
要翻譯准確,當然首先得理解原文的意思。可是《現代漢語詞典》裡居然沒有收錄“妄議”這壹詞條。想想也不奇怪,畢竟辛亥革命已經過去100多年了,“妄議朝政”都是前朝的老皇歷了,當然不算現代漢語。那麼古漢語裡又咋解釋呢?《康熙字典》引《說文解字》,“妄”者,“亂也”。那麼,“妄議”就是亂說嘍?好像還差點什麼。
人家日本人漢學搞得比中國人深。去看看日語裡“妄議”怎麼解釋。網上壹查,人家《國語辭書》上這麼寫:【妄議】 筋の通らない、出鱈目な議論をすること。漢譯:做沒有邏輯的(“筋不通”)、胡說八道(“出鱈目”)式的議論。嗨,畢竟是“壞”國人,還是沒整明白 ----“妄議”僅僅是出鱈目(胡說八道)嗎?
咱還是直接上英文吧。
譯成criticize怎麼樣?太水了!這“批評與自我批評”可是咱的光榮傳統,現在怎麼壹眨眼就成了貶義詞?
How about “critique”(評頭品足)?有點味道了。
用denigrate(詆毀)吧?更接近了,而且denigrate的詞根為拉丁語niger,意為“黑”,denigrate因此也可譯成“抹黑”,跟如今網上流行語“黑”什麼人是壹個套路。
說來說去還是沒說到點子上,真讓人著急。親,這“妄議”不就是指議論本來因為缺乏地位或身份而不該議論的人和事麼!譯成標准現代漢語就是,沒你啥xx事兒,您哪兒涼快哪兒歇著去吧!
孔老贰的“名不正則言不順”,講的就是這事。“名”是啥?就是“名分”。這下明白了吧----子路,你傻呀,名分不正,就沒你說話的份兒。可是孔子這樣教訓弟子,自己卻也不改妄議惡習,明明沒有地位,還偏偏到處游說,惹得各地領導都煩他,落得最後他也自嘲“累累若喪家之狗”。
孔子以降,中國“文化民工”層出不窮。壹班人讀了點書,就自我膨脹,以為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了,也不安心在家好好種地(還是懶,“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往城裡跑,希望自己的治國良方能夠被朝廷采納,也好謀個壹官半職,掙點工錢寄回老家撫養留守兒童。明明誰也沒逼著他離鄉背井,到了外面又慘兮兮地吟唱“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濁酒壹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真是矯情!家小沒有城鎮戶口,也出不來,文化民工在外面官場不得意,找叁陪女解悶,壹不小心竟為我們留下了如此悲戚的千古絕唱:“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文化民工的通病就是不知趣,不該他說還瞎說。你就說陸游----陸放翁----吧,本來在成都擔任“市委秘書”,大小也算是混上個國家幹部了,卻不安分,妄議朝政,竟上書要求出師北伐,結果被免職。在成都賦閒其實也算不錯,可他不去喝茶搓麻擺龍門陣,依然念念不忘北伐,說什麼“位卑未敢忘憂國”,還真把自己當根蔥了。你說朝廷還不比你明白,北伐這等國家大事是你無名小卒管得的嗎?真是吃地溝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現在回過頭去看,北方南方打來打去有啥勁呀,最後還不都成了56個民族壹家親了,將來還要世界大同呢。
扯遠了,咱還是回到翻譯上來吧。英文裡有speaking out of turn的說法,指的就是地位低的人還沒輪到他講話的時候就講開了。職場上的年輕人壹定要記住,在商業談判中speaking out of turn仍壹大忌諱,你的上司最煩的就是這種人。當然,out of turn說到底還只不過是個時間順序問題,不是說低級員工絕對沒有話語權,只是沒輪到你時你就先別說。
“妄議”又進了壹層,是指如果你沒有地位,啥時啥場合都沒你說話的份兒。英文裡直接對應的說法還真難找,興許是因為人家把個人的說話權力看得忒重吧?我想來想去,覺得只有speaking out of school跟“妄議”最貼切,你看英文注釋咋說:Speaking “out of school” is making commentary that the speaker has not right to make(說話者對其無權評論的事說叁道肆)。Duang,就是它啦!-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