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11-09 | 來源: 蘭德博客 | 有4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馬英九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國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於11月7日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的會晤,美國彭博社11月8日刊文談論對“習馬會”的六大感悟。
馬英九避談民主
第壹,習馬會給蔡英文帶來了壓力。這次會議讓蔡英文在對決朱立倫時,不得不表態是否接受壹個中國原則。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說,這次會晤給有些模糊的“九贰共識”提供了壹個清晰和實用的解釋。對北京來說,兩岸關系的本質不是國與國的關系。它迫使將來的台灣領導人必須面對這個不可逃避的問題。習近平還告訴馬英九,台灣的獨立(蔡英文的民進黨支持這個觀點)是對和平最大的威脅。
第贰,馬英九壁毯民主。馬英九為了鞏固他任期八年內打造的同大陸友好關系的遺產,在這次會晤上,他選擇不去談論民主的重要性以及中華民國的存在。美國前外交官、目前擔任台灣清華大學亞洲政策中心主任司徒文(William Stanton)說,馬英九順從了習近平,他沒有去談論自由、民主、人權,雖然他經常談論這些事情。
第叁,習近平讓馬英九相形見絀。在全亞洲的矚目下,習近平摒棄了外交辭令,展示了自己對比喻的天賦。習近平說:“我們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濃於水的壹家人。”馬英九則乏味多了,只是援引了貿易數據,提倡設立熱線。台灣大學政治系名譽教授張麟征說,習近平的講話達到了壹個高度,有著豐富的史實,不僅有深度,還有廣度。馬英九則相反,非常謹慎,裝腔作勢,小心翼翼。
第肆,禮儀災難避免了。所有對禮儀的關注得到了回報。雙方互稱先生而不是總統,收起國旗,各自買單,這些都使得雙方都沒有處在給予對方合法性的位置。嶺南大學(香港)教授張伯匯教授說:“會議的結果仍然提高了台灣的地位,馬英九可以對台灣人民說,‘我實現了政治上的對等,並且是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這是台灣的勝利。”-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