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11-09 | 來源: 摩根博客 | 有4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習近平動態 | 字體: 小 中 大
美媒關鍵詞:
緬甸大選、昂山素季、習馬會、習近平、馬英九、毛澤東、亞投行、門羅主義、中國崛起。
習近平給美壹個教訓
頭條
《紐約時報》的頭條關注美國和以色列首腦會晤,該報道稱,當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周壹到達白宮後,他和奧巴馬總統有理由將過去的不愉快拋在身後。
《華爾街日報》的頭條關注緬甸大選,該報道稱,緬甸舉行了半個世紀以來最自由的壹次選舉,緬甸反對黨領袖昂山素季警告說,選舉委員會試圖操控選舉,。
《華盛頓郵報》的頭條關注美國移民檔案管理。該報道稱,面臨著堆積如山的文件,美國政府花費超過10億美元試圖用數字化的系統替代古老的檔案管理方式。
社論
《紐約時報》11月8日發表題為《巴基斯坦的核噩夢》(The Pakistan Nuclear Nightmare)的社論稱,巴基斯坦的核問題並沒有像伊朗那樣受到足夠的關注,奧巴馬政府正在著手解決這項緊迫的問題。
《華爾街日報》11月8日發表題為《緬甸的選舉考驗》(Burma’s Election Test)的社論稱,緬甸周日舉行了半個多世紀來最自由的壹次選舉,這次選舉考驗著民主力量能否從軍方手中獲取部分權力。是否有足夠多的政黨認同選舉的合法性決定了緬甸這個充滿潛力的國家能否從數拾年的退步中掙脫出來。
美前財長薩默斯( Lawrence Summers)11月8日在《華盛頓郵報》發表了題為《世界還沒准備好迎接中國的崛起》(The world — including China — is unprepared for the rise of China)的文章。
文章指出,世界不能指望北京的經濟合作,如果它的目的是削弱中國的經濟表現。習近平近來在倫敦獲得的高規格接待顯示,如果美國不在經濟上中國合作,它有可能孤立於自己的盟友。如果中國的經濟表現嚴重惡化,平衡戰略有可能導致壹個敵意的民族主義的反應。美國的目標必須是共同增長和繁榮。
美國《赫芬頓郵報》在題為《中國和去美國化世界的威脅》的文章中稱,美俄緊張正不斷加劇,但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面臨的最大地緣政治問題將是中國。因為北京正采取壹項全方位戰略,意圖摧毀美國的超強力量,我們稱之為:去美國化。
中國向權力之巔的崛起引發華盛頓擔憂。 北京正采取多方位戰略。外交上,批評美國到處插手世界事務,同時推動與美幹涉外交相反的國際政策。非洲和南美不滿西方新殖民主義,如今更願傾聽北京發言。經濟上,如今北京對央行外匯儲備實行去美國化。北京警告,不再為美債務無底洞提供資金,並牽頭成立亞投行。這既象征中國新的金融實力,也表明北京願意抗衡美國主導的世行等。其最終目標是令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與美元分庭抗禮。
美國之音11月8日報道,在多次被問到民盟的總統候選人是誰時,緬甸反對黨領袖昂山素季的回答壹直是壹成不變的,“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對於觀察家們來說,這樣的答案無論如何不能令人滿意。實際上,作為壹位在西方媒體眼中具備“普世價值觀”的民主偶像,昂山素季的言行已經不止壹次地讓外界觀察家們感到吃驚了。而對於了解緬甸社會及其政治環境之 復雜性的人士來說,昂山素季正壹步步轉型為壹名成熟的政治家,她不會堅持死板的理念,而會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政黨的發展,做出實用的選擇。
澳大利亞著名中國問題專家白傑明(Geremie R. Barme)11月8日接受美國《紐約時報》專訪,主要談及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理解,他表示,習近平就像是中國的CEO,習近平時代是對中國的壹種恩賜。白傑明說,毛澤東非常善於避開皇家的傳統,同時凌駕於他所制造的派系之上,以達到激進的政治目的和個人目的。當然,習近平也想做類似的事情。但是他的領袖氣質遠不及毛澤東,也沒有能力掌控中國的政治體制,所以“皇帝”這種說法並不成立。-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