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6-01-06 | 來源: 溫衡博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美媒稱中美建交以來美國不遺余力幫助中國發展卻養虎為患,中國的軍事擴張給了美國當頭壹棒,美應調整策略,從現實出發,全力應對中國稱霸野心。
美國以自身價值觀為基礎的對華政策存在嚴重問題,使美國對強大後的中國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美國成中國崛起的推手
文章指出,20世紀中國的崛起與美國的對華政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中美關系的正常化帶動了中美貿易自由化,並鼓舞了希望振興中國經濟的領導人,如鄧小平。1979年《中美建交公報》提高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地位。隨後,美國恢復了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為2000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鋪平道路。自此之後,中國壹直保持著年均9%的經濟增長,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國。
美國的對華政策成功地幫助中國強大起來,然而,美國卻從未真正理解壹個強大的中國意味著什麼。伴隨著經濟實力和科技力量的發展壯大,中國開始推行軍事強權政策,威脅東亞和南海的安全穩定。文章稱,美國用25年時間幫助中國融入國際政治經濟體系,中國不但不知感激,反而欲將美國從亞太驅逐。利用“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中國公開打擊美國的軍事防御能力,並威脅海上通道的安全。出於稱霸全球的野心,中國還在采取各種策略來廢除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進而讓人民幣取而代之。
美意識形態害人害己
報道指出,美國應該重新考量其以意識形態為基礎的對華政策,不能繼續主觀臆斷中國的發展方向。長久以來,美國堅信隨著國家發展而壯大起來的中產階級會引導國家走向政治自由。這也是美國堅持助力中國發展的主要原因。然而事實是,雖然中國比上世紀70年代更加開放,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也逐漸增多,但是與之相伴的卻是中國成為了美國在亞太地區和全球范圍內利益的最大挑戰者。
文章還稱,美國對華政策的失算反應出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社會在外交政策上普遍存在的問題,即“錯誤的臆斷”。美國外交政策制定者壹直存在壹個錯誤的觀點,即壹個從極權主義解放出來的政體必然會走向民主。這種觀點與安全第壹的外交理念背道而馳,通常情況下,安全利益比民主政體重要得多。如美國對伊拉克政策上,美解散伊拉克復興黨政權,試圖建立民主政府,但是有軍事背景的無業游民大量湧入,加劇政局動蕩,注定了民主建設的失敗。
在談及美國外交政策的未來走向時,作者表示,政策制定者需意識到,以美國價值觀為標准的對他國的主觀臆斷經常與實際不符,美國的外交政策應該注重各國不同的文化背景,避免錯誤發生。而在對華政策方面,雖然中國稱霸全球的步伐會因為內政問題而放緩,但是中國仍將在全球占有主導地位。美國壹家獨大的局面已經壹去不復返,美更需全力以赴,在外交政策上將理想與現實相結合,維護國家利益。-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