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6-01-20 | 來源: 韓國《中央日報》網站 | 有47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北京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宣布“據統計,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6.9%”。創造了1991年後25年來的最低數值。未能成功完成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求的“保柒(保持7%以上增長)”目標。這將導致中國經濟最壞局面的到來。
對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預期已經不是新鮮事,過去壹年都是如此。現在,中國的實際經濟增長率數據露出廬山真面目。中國經濟未能完成習近平主張的柒保。
中國經濟無人能看透
但這壹結果並未帶來大的沖擊,因為中國經濟雖未實現保柒,但從增長的具體情況來看,經濟情況有陰霾也有希望。 湯森路透當日引用專家的話表示“中國經濟的主要引擎正快速失去動力”。去年中國制造業增長率僅為6.0%,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第壹產業增長率也同比下降了0.3個百分點。
湯森路透表示,“出口市場惡化是導致中國第壹和第贰產業增長放緩的最大原因”。制造業萎靡是中國經濟的陰霾部分。 相反,服務業的增長釋放出了積極信號。去年中國經濟增長率之所以沒有出現更大幅度下滑,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服務業的發展。去年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同比增加2.4個百分點,達到50.5%,比例首次過半。
中國經濟模式正從以出口制造業為中心向以內需服務業為中心轉變。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羅奇(Stephen Roach)表示,“雖然出口萎靡導致中國經濟有所放緩,但由於服務業正在增長,經濟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當然,服務業的增長目前還不足以抵消制造業萎靡的後果。其中投資的減少尤其引人注目。由於制造業萎靡,去年下半年中國的投資增加率只有6%,投資減少為中國未來經濟增長前景蒙上了壹片陰影。
湯森路透表示,“中國若想實現7%以上的增長率,投資增長率至少要達到10%”。高盛公司等主要投資銀行的分析師們傾向於認為“最壞的局面尚未到來(The worst is yet to come)”。
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率將會停留在6~7%之間的預期已經成為對中國經濟的主流看法。去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雖未在“拾叁伍計劃(2016~2020年經濟計劃)”中宣布明確的經濟增長目標,但大概就保持著“6.5%以上”達成了共識。
彭博社對全球55家金融集團的預測進行綜合分析後得出,中國經濟增長率可能會在今年第叁季度下滑到6.4%。英國巴克萊銀行和日本野村證券等金融機構甚至認為“中國今年第叁季度的增長率可能會下滑至5.7%”。雖然如此,預測中國即使會在今年頒布必要的經濟刺激政策,也仍會進壹步加強結構改革的力度。問題在於,中國是否能夠經受住結構改革帶來的打擊。
中國股市和人民幣幣值之所以從年初就開始大幅跳水,便是出自對這種經濟改革的擔憂。如果經濟改革以失敗告終,制造業力量大幅受損的中國經濟將面臨硬著陸危險。 看到2015年中國經濟的成績單後,市場當天做出了穩定反應,上證綜指以上漲3.22%的成績收盤。
然而,日本經濟新聞在日前的報道中稱,首先安倍表示,中國經濟的動向會影響很多國家,人民幣匯率和中國股市的波動幅度雖然很大,但中國經濟基本還在以穩健的步調增長,並非所謂的“陷入了危機”。-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